返回

第33章 找死

首页
  第33章 找死

  

  赵宣毒发第七日,基本处于昏迷状态,高烧不退,偶尔清醒,也是意识模糊,说不出话来。

  柳如玉没日没夜守在床边,哭的稀里哗啦,蓬头垢面,也顾不得仪表端庄。

  御医等一众知道他快死的宫女太监都被关在阁楼。

  就算满朝文武猜测到他快不行了,这事也得压制。

  但阁楼那些人看他奄奄一息,预感不好,各个胆战心惊,怕赵宣撒手人寰后他们一个活不了,整日哭哭啼啼。

  整个坤和宫,陷入沉重氛围。

  虽然赵宣重度昏迷、意识模糊,可前两天刘莽过来时,他与之交代的计划并未耽搁。

  同时,在有心人推波阻拦下,满朝文武直觉越发蹊跷!

  人死没死?

  秘不发丧?还是根本没事?

  为何没有大动静?

  回过神来的刘思虎一党发觉事有蹊跷,接二连三入宫请见,却都被代管禁军的吴起法挡在外头。

  也有大臣提议,从外调兵,包围皇宫,因为他们有理由怀疑赵宣在里头出事了!

  而以刘莽为首的寥寥保皇党坚持赵宣没出事,只是在坤和宫享受柳如玉的温柔乡,没天子召见私自调兵等同于谋反。

  刘思虎保持沉默,不说意见,然而私下不断催促手下给刘婉儿传信,暗中调查。

  最后,两方吵的面红耳赤,老太傅以先皇老师的身份倚老卖老,压下众人,建议明日再说,而刘思虎也罕见的同意。

  当前,京城人心惶惶,大臣心思各异。

  城边老宅,昏暗烛光点亮大堂。

  一个身着夜行服,头戴黑斗笠的老头跪拜在地,正是赵宣和柳如玉出宫游玩那日,组织刺客行刺的黑衣人。

  而在黑衣人前面,有一道身形伟岸却模糊不清的身影,偶尔能从窗外吹入的微风掀起珠帘时惊鸿一瞥,是个年轻俊朗的男人。

  “主人,探子来报,数日前喜公公出京找寻医圣!”跪地黑衣人低哑的声音响起。

  “医圣?孙邈?绝不能让他进京!”珠链后,一道威严声音传出。

  “是。”黑衣人拱手道。

  “庞虎,上次你背着本王组织刺杀,本王念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没有处置你,这次你最好带罪立功,若再出差池,别怪本王手下无情。”

  威严的声音掷地有声,毋庸置疑!

  “是,主人,属下明白。”

  “去吧!”

  庞虎走后,又来一个身穿麻布青衣的男人,拱手道:“王爷,难民一事已造势,全都聚集一块了。”

  “很好,明日全面开展计划。一,命贾光明怂恿刘思虎代理朝政!二,借机调兵入京!三……”

  紧接着,二人秘密商谈,半个时辰后开始动作。

  “皇兄,别怪臣弟,是你不配坐在那龙椅上!放心,你的母后,本王会善待!”

  烛火噼里啪啦,那道伟岸身影随着烛火轻轻摇曳,犹如一条随时等待吞噬的巨蟒。

  赵宣毒发第八天。

  人已彻底陷入昏迷,连模糊的清醒都不再有。

  而再度赶来上早朝,聚集在议政殿的文武大臣们,极力争吵。

  刘莽等六位保皇党可谓舌战群儒,争的面红耳赤,气到跳脚。

  兵部左侍郎坚持要面圣,并且有理由怀疑天子被柳如玉和吴起法控制,要把中、右大营调来城内,包围皇宫,救出天子。

  他的话本身没毛病,毕竟赵宣八天不曾露面。

  不仅如此,距京城五十里地聚集数万流民,大肆宣扬暴君不理朝政,贪恋美色,残暴不仁,大严已无气运,要揭竿起义!

  而以刘莽为首的六位大臣坚持赵宣没事,柳如玉一大家闺秀,知书有礼的妇人,怎么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何况那对她有何好处?

  而且没证据,胡乱猜测,等同于污蔑,污蔑朝廷大成、污蔑后宫嫔妃,乃大罪。

  “够了,都别吵了,八日未上早朝是事实,朝廷那么多大事等待决断,再耽搁下去,会出事的。”兵部左侍郎一声大呵,盖过所有人的争执。

  紧接着,贾光明感情充沛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既然柳大人坚持陛下无恙,只是贪图其女美色,日夜沉迷其女温柔乡,不愿上朝,那就由户部尚书刘思虎暂代朝堂政务,以解燃眉之急。”

  这话一出,其他大臣纷纷附议,让刘思虎代坐真龙之椅!

  代坐真龙之椅?刘莽脸一僵,这还得了?刘思虎坐真龙之椅?他算什么东西?摆明了想趁机架空皇权,权臣乱政啊!

  就在他准备发飙时,刘思虎瞳孔微缩,眸中寒芒爆杀,怒瞪贾光明,勃然大怒道:“放肆!贾光明,你想害老朽?哪有臣子代坐真龙之椅的道理?”

  纵横官场数十年,刘思虎的嗅觉非一般灵敏,心中凉意蹭蹭。

  当前这局势,倘若他真代坐真龙之椅,看似风光无限,实际是在找死。

  此次博弈,不管是上面那位赢了还是赵宣赢了,最终锅都由他来背,两方随时随地能给他扣一个祸乱朝纲,权臣乱政的大帽子。

  这定帽子谁戴谁死,乃诛九族大罪!

  刘思虎坚决不干,文武大臣又陷入争执,无非就是争执面圣,以及城外调兵等等一事,可怎么争都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一群禁军在吴起法的带领下,突然冲进议政殿,当场捉拿十位大臣。

  这十位大臣贪赃枉法的铁证已被掌握。故而连天牢都不关押,拖出议政殿后直接压入囚车,一边满大街宣读罪证,一边游街示众。

  紧接着,老套路,抄家,财务充入国库,并且拿出部分在城外搭建赈灾棚,施粥救济难民!

  百姓中,舆论满天飞。

  贪官蒙蔽天子,倒行逆施,才导致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现在天子幡然醒悟,励精图治,查出证据,严惩贪官。

  这条舆论,一时间冲散所有谣言!

  这天,数万难民涌入京城,山呼海啸天子圣明,震的文武大臣心底骇然。

  刘思虎看着这一切,心思流转,恍然间想明白,一套接一套的手段、戏码,必是有人给赵宣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