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岑参入书局

首页
  第四十三章 岑参入书局

  就在俩女嚼舌根的时候,杏儿就在门外听墙角,里面一阵阵的动静,让她感觉心痒难耐。

  “杏儿,命人将饭菜端到房间里来,今夜我与王爷就在这里用餐。”初次体会到快乐的韦思柔,这会正趴在李琩怀里不想起身。

  “婢子这就去!”杏儿闻言,立刻一溜烟往外跑。

  半月书局中,李白看着眼前的投稿,陷入了犹豫。如今书局门前的投稿箱,每日都能收到投稿,但是合用的却是极少。现在李白手中的那份,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首,但是署名却让他拿不定主意。

  “先生在想什么?”武成益最近也是春风得意,半月书局这般火热,他也有一份功劳,得了不少赏钱。

  “这首诗不错......”李白依旧没有拿定主意。

  “那就赶紧的啊,明日就要售卖了,只要对书局有益便可,这是王爷说的。”武成益直截了当说道。

  “好!”李白拿定了主意,干脆来个先斩后奏。

  次日,李琩起得很早,这金疮药确实好,伤口已经结痂了。换上一身紧身的武士服,在院中锻炼身体,此处不比桃园,总感觉有些施展不开,这般下去,恐怕难有进步。

  韦思柔也醒了,但是却不想起床,依旧感觉有些疼,得再将养两天。

  这王妃当得倒是自在,不用与公婆同住,自然就不用早起去请安,更不用担心有人四处嚼舌头。

  “思柔,我最近可能要回桃园小住!”李琩扔下石锁,为了掩人耳目,这石锁的份量也不够,他练起来太难受。

  “为什么?桃园那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王府?”桃园她也去过,不过是几间草庐而已,如何比得上王府的青砖大宅?

  “在这里,本王的一举一动,恐怕都难以逃脱有心人的眼睛。你也知道,我是有武艺在身的,为了保持实力,必须勤加练习。”练武一道,就是要勤练不辍。

  “我跟你一起去吧!”韦思柔觉得,自己一个人待在王府也没什么意思,干脆一起去好了。

  “去可以,但是你还是得回王府过夜,不能留在那边。”李琩去桃园,打的旗号自然是为宁王尽孝。

  守孝三年期,不代表三年之后就不用尽孝了,百善孝为先,就算在桃园住个十年八年的,那也是大孝。但若是带着老婆一起去那边住,这听起来就变味了。

  “那、我想你的时候就去桃园寻你。”韦思柔眼角闪过一丝羞涩,食髓知味的她,当然不舍得就这般分居两地。

  “每三五日的光景,我就会回来住上一两天。”李琩也不想当和尚,自然是要回来行乐的。

  ......

  半个时辰之后,李琩从马厩中牵出已经披上马镫的雷电,翻身而上,朝着半月书局而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此句甚妙,甚妙啊!”一胡须半白的夫子,正举着刚得手的半月刊,对着一帮好友炫耀道。

  “不曾想,这寿王爷,居然有如此文采?”旁边一人听闻,当即击掌而叹。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贵为亲王,一掷千金,又有如此文采,我等若想讨得美人欢心,就难了!”一名年轻仕子长吁短叹,对于清风楼里的那两位江南美女,他也是虎视眈眈。不过他多半是妄想,毕竟连半月刊都没有的人,哪有钱去清风楼潇洒。

  ......

  骑在雷电背上的李琩,闻言一个趔趄,差点摔下马背来,这是什么情况?

  有心想要将那半月刊抢过来一看,可终究是放弃了,若是泄露了身份,很有可能在大街上被围观。

  “王爷,牛啊!”裴无机竖起大拇指,这才刚刚成亲,就传出来这般风流韵事,实在是吾辈楷模。

  “滚!”李琩没好气说道。

  “王爷,你那大舅哥知道这事,不知会如何想?”裴无机想起这事,就觉得有看头,韦无敌大战寿王琩,绝对值得一看,都是力能扛鼎的猛人。

  “大舅哥?应该没那么快知道吧。”李琩突然打了个寒颤,想起韦无敌的姿态,总感觉怵得慌。

  此时的李白,正在半月书局院落中品茶,对面坐着的正是曾经在书局外流连的岑参。半月书刊的持续热销,让他成为这长安城中炽手可热的人物,但是他很清楚,这一切的主要功劳并不在他,那些想要招揽他的橄榄枝都被一一拒绝。

  如今的半月书局,除了李白为编修外,又多了一位大才,正是等待选官的岑参。

  对于岑参的到来,李白算是翘首以盼,因为半月刊有扩版的打算。

  李白虽然诗词冠绝天下,但是于科举一道,只是白丁。若想在读书人之中长盛不衰,这半月刊就不能止步于诗词,在李琩的规划中,这半月刊必然要涉足经义。

  “太白兄,这经义一道,非大儒难以指点。”对于李白的建议,岑参感觉额头见汗,他虽是科举一甲第二名,但却不敢说在学问上能够指点江山。

  在岑参看来,那些埋首经义数十载的大儒,才有足够的资格,他贸然涉及此道,恐怕被世人非议,对于今后的仕途有大麻烦。

  “文函老弟,你如此年纪,便高中科举一甲第二名,此事非你莫属。这世间,论及学问,或许比你强的有许多,但是这科举一道,不过寥寥数人。”李白出言鼓励道。

  这科举三年一次,岑参能够高中第二名,绝非侥幸。

  “科举一道,终究绕不开经义,以我的年纪,并不适合。”岑参在经义上的钻研,并不弱于那些大儒,但世间之事,就是如此,论资排辈,随处可见。

  “那......”李白方要再说,突然看见李琩从前面进来,而且脸色不大好看。

  “文函老弟,东家来了,我们去见见,为兄也好帮你多争取一下待遇。”李白心知肚明,李琩来者不善,拉着岑参去作陪。

  岑参到半月书局来,本就是因为缺钱,能够提高待遇,那是再好不过。

  李琩不认识岑参,他今天来,本来只是溜达一圈就要出城,但现在改成兴师问罪了。

  “王爷,属下给你介绍,这位是岑参,岑文函,春闱一甲第二名。文函老弟,这位是寿王爷,半月书局的东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待李琩开口,李白便迫不及待介绍道,准备将他的怒火给堵住。

  “在下见过王爷!”岑参如今身份尴尬,不知该如何自称,只是拱手一礼,算是打个招呼。

  “你就是岑参?春闱放榜已近半载,怎么还是白身?”李琩一听,居然倒是个大鱼,如此身份怎么会在此跟李白闲扯?

  “吏部那边,尚未有安排,仍需等待!”岑参面露尴尬,他也不想如此啊。

  “一甲第二名,尚未有安排,这事居然没人过问?”李琩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科举第二名,不是第一时间便该入翰林院,当作重点栽培吗?

  “王爷有所不知,这选官嘛,都是有讲究的。若是朝中无人照拂,便需银钱开路,没有足够的银钱就只能等。”李白虽然没当多久的官,但是对里面的门路还是知晓一些的。

  若是世家大族的背景,第一时间便会安排到合适的肥缺,因为朝中有族人照料,这也是大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缘由。

  第二等的,便是家境优渥的人,以银钱去吏部疏通,也会得个不错的差遣。

  剩下的,基本就是看运气,若是有大人物看中,也能早点授官,反之只能死等。

  岑参家境一般,若是不想去钱庄告借,就只能等。

  “在下如今囊中羞涩,想在书局中谋份差遣度日。”岑参面露苦涩,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这份差事,至少体面。

  如今半月书局,在长安城中正是火热,早已不是当初的寂寂无名,想来谋份差遣的人可不少。

  “本王欢迎之至,但如此必然委屈了你,本王可以借你一笔银钱用以疏通,尽快还上便是。”李琩觉得,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踏入仕途。

  如今的岑参,明显已经就差临门一脚了,自己不妨帮其一把,也好卖个顺水人情。

  李琩不是没想过留下岑参,但是这根本不可能,只要朝廷的任命一到,他便立刻要抽身而去的。

  “在下谢过王爷,但是这疏通的银钱,日后的俸禄,恐怕也仅仅够利钱的,什么时候能够还上?”岑参摇摇头,他若是想借钱,钱庄都是欢迎之至,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十拿九稳的大生意。

  “怎么,你想做两袖清风的青天大老爷?”李琩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若是愿意搜刮,哪怕为一知县,三五年也就捞上来了。

  “不敢说两袖清风,至少不愿刮地三尺。”岑参摇头,他的志向,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没打算吃糠咽菜,规则之内,该拿的他就拿,但是巧立名目,敲骨吸髓这事,他不干。

  其实李琩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跟李林甫打个招呼,如今的李林甫,兼任吏部尚书,岑参这件事,对他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李琩毫不犹豫甩开了这个念头,若是走漏了风声,岂不是暴露了他与李林甫的接触?

  “既如此,这事便交由先生定夺便是。”李琩点点头,这事就这么办吧。

  “王爷,属下建议,由文函老弟来担任科举板块的主笔。”李白赶紧表态,趁着这个当口,先把这事给办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