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0章.五国未到,先退两国

首页
  第140章.五国未到,先退两国

  函谷关依然壮美如昔。

  不同的是,魏赵韩三国联军的军队已驻扎在函谷关外。

  五国伐秦,魏赵韩率先抵达,中山国和燕国也在路上。

  犀首乃魏国丞相,身挂五国相印,这就说明魏国仍然处于列国盟主地位。

  忆往昔,魏国是何等的昌盛?

  几十年前,魏惠王还是踌躇满志的英俊公子,夺太子、平内乱、首称王、大战天下。

  那时,没有一国不在魏国的煌煌烈焰之下诚惶诚恐!可今日会盟伐秦,魏国丞相犀首奔走多年,寝食难安,才得以促成。

  魏国,已不复当年的实力!犀首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望着函谷关巍峨的城墙发呆,倏忽十余年,魏国河西千里为秦所夺。

  曾经那个贫困弱小的秦国,已发展成一头难以控制的野兽,非列国合兵,无以镇压。

  今时今日,他便要破函谷、攻咸阳,将母国失去的地域领土,一点一点的夺回来。

  “犀首即将领兵叩官,秦王见谅了!”

  公孙衍在马背上拱了拱手,狂风吹乱了他黑白相间的长发,可他的眼神中,却只有决绝。

  简单的寒暄客气之后,公孙衍一勒马缰,直接回盟军大营而去,长袍飞扬。

  函谷关内。

  嬴驷将张仪留在咸阳,处理秦国政事,他则来到这函谷关内,亲自督战。

  说实在话,虽然是穿越者,但亲临战场,还是会有股没来由的后怕感觉。

  一个个长枪暗箭短兵相接,其触目惊心的程度可比火器更加可怕!堂下众臣不发一言,嬴驷平心静气想了许久,忽然开口问道:“函谷关内,可有算命先生?”

  “—――”大敌当前,还算什么命?

  群臣不解。

  嬴驷有自己的想法,既然要和五国联军决战,总要找个良辰吉日,这样胜算大些。

  有位记不得名字的哲学家说过: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嬴驷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所以,他要好好准备准备。

  梅长苏上前一步,轻声道:“王上切莫热衷此道,这阴阳五行,莫非还能退兵不成?”

  扫兴!得亏谏言的是梅长苏,换做另外一个人,嬴驷就要棍棒伺候。

  嬴驷哈哈大笑,大帐内的蜡烛也跟随着笑声微微摇曳,他尴尬的解释道:“别误会,寡人随口一说而已,今日来函谷关,自然是要商讨战事。”

  群臣叹气,一个个愁眉苦脸。

  王上历来有‘大王之风’,秦国的繁琐事务从来不管,若非这一战事关秦国的生死存亡,估计嬴驷问也不会问。

  如此君王,秦国要完!“赢疾,函谷关外情况如何?”

  “启禀王上,三晋联军已然到达关外,燕国与中山国的军队还在路上。”

  赢疾的声音很低沉。

  按照剧情推演,真正的五国伐秦应该是三晋加上燕国、楚国,可嬴驷的到来,改变了历史。

  虽然依旧是五国伐秦,但是这五国之中,中山国顶替了楚国。

  所以,这便大大削减了联军的战力,毕竟中山国偏远小国,与地大物博、兵精粮足的楚国难以比拟。

  “一国战五国,秦能敌否?”

  赢疾笑了:“虽然五国合纵,但却各怀鬼胎,人心不齐,便没有战力,这样的联军不可怕。”

  人称智囊的公子疾玲珑敏锐,一通解释清亮悦耳,直接说到了嬴驷的心坎里。

  嬴驷思忖片刻:“我秦军虽然不怕打,但此一战兵力悬殊,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他在想,如果五国联军之中,有哪一国临阵脱逃,那么其他几国也势必人心惶惶。

  一国退,他国危!梅长苏看出了嬴驷的心思,上前一步,郑重道:“王上,微臣可让燕国和中山国,未到函谷,便即撤军!”

  此言一出,堂下一片哗然。

  列国合纵,来势汹汹,犀首可是奔走了好几年,你梅长苏说退兵就退兵吗?

  “如何让燕国、中山国退兵?”

  梅长苏微微一笑:“只言片语便可!”

  他如此说,难逃吹牛逼的嫌疑。

  群臣摇头轻叹,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张仪待的时间久了,导致一向实诚的梅丞相也开始大言不惭。

  嬴驷脸色有些舒展,问道:“长苏,这里是军营,不是秦庭,军中无戏言!”

  “王上,长苏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退燕国、中山国之兵,请杀臣以祭旗。”

  “好。”

  嬴驷心情大悦,不管梅长苏能不能成功,身为君王,他都不会治梅长苏的罪。

  不然,便是徒增笑柄,以后秦国还哪有敢舍生取义的人?

  但这句话说得长士气,嬴驷大手一挥,呵呵笑了:“来人,上酒,寡人要为长苏践行。”

  梅长苏拱手正色:“我王洞察深远,臣自当竭尽全力!”

  堂下的武将已经开始议论起来。

  “梅丞相真能吹牛,一句话便能退兵,那还要我们这些当兵的干什么?”

  “唉,读书人吗,说话从来都是不打草稿的,咱们就静静地看着梅丞相铩羽而归。”

  “是,到时候怕是连场都收不了!”

  身为武将,过的日子自然与文臣不同。

  武将死战,文臣死谏。

  没经过战场风霜的砥砺,自然不知道战争的痛苦,所以当兵的总是瞧不起读书的。

  他们认为读书的都是纸上谈兵,没什么真才实学,真到了战场上便是抓瞎。

  说话谁不会,但却空口无凭!“大胆,安敢质疑丞相?”

  嬴驷怒目望着那几个武将,心里有些不舒服,国难面前谁不辛苦,但重伤同僚,便不对。

  几位武将瞬间低下了头,但他们心中仍然不服气,甚至觉得嬴驷偏袒相国。

  梅长苏知道他们有口无心,不与他们一般计较,立即深深鞠了一躬:“列位将军,梅长苏自认上阵杀敌不行,但说话从无言过,若燕国中山国真能退兵,便是长苏所尽绵薄之力,战场之上,望列位将军奋勇杀敌,击败三晋联军。”

  话音未落,酒已经端了上来。

  嬴驷拿起一樽酒,笑着作礼,实际上是在收买人心:“相国,此一去生死未卜,我敬你一杯!”

  梅长苏笑着摆了摆手:“王上,回来再喝,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