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九章意味着什么

首页
  第一一九章意味着什么

  

  陈峻峰其实有些隐隐猜测到了陆文皓的想法,他现在有了情绪。

  对于光明市政府干涉光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非常愤慨。

  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三大矛盾之一,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为了适合发展经济而建设的企业。虽然在法律上,或者名义上,这些国有企业属于国家所有,属于国家资产。

  大多数实际上是部门、地区所有,已是不争的事实。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国有企业在所在的地方政府面前,就像受气的小媳妇,受气受到政府支使已经习惯了。哪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也从心里上认可了受政府指使没有什么不对。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只文件或命令能够轻易改变的。

  可是,陆文皓这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在接触的教育层次,就没有形成这种观念,从理念冲突到现实矛盾,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就在陈峻峰考虑着如何可以让陆文皓接受组织安排时,陆文皓来了。

  陈峻峰与陆文皓倒没有上下级的那种命令式的口吻,仿佛像聊天一样,在非常和谐的氛围中交换着意见。

  陈峻峰望着陆文皓的气质,有了明显的改变,陆文皓变得仿佛像一柄宝剑,锐气越来越足。

  陈峻峰一脸感慨的道:“这一段时间,有关国企改革的事情,乱象横生,中央一直在考虑应当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协调机制。虽然现在都在说商品经济,但全国一盘棋的说法,还是要谈的嘛。”

  陆文皓深有感触的道:“大家都养成的搭便车的习惯,比如从前大炼钢,大家都扎堆做。随便一个小村小镇都有村办或镇办钢厂,从来就没有人考察市场,也没有人去搞研究机构,陈主任,你应该非常清楚这种乱局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陈峻峰点点头:“是啊,这样不仅仅是资源浪费,还有粗制滥造的问题,影响了全部钢铁产业整体质量。”

  陆文皓解释道:“全国一盘棋的概念,并不只是计划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国家也同样有这样的概念。发达国家也有他们的宏观调控手段,在某些方面,他们做得并不比咱们差。”

  陈峻峰点头赞叹:“你说得对。我们有些同志,一谈商品经济,就彻底否定国家统筹。彻底否定我们过去计划经济的所有成果。一味的学习国外,还说什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个过失也是不可饶恕的。”

  陆文皓笑了笑:“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陈峻峰沉吟道:“我注意到,你对机械工业生产颇有一些研究,而且头脑很灵活,有大局观。所以想推荐你去机械工业部去协助做机械工业方面的工作。”

  陆文皓用挑刺的口吻说道:“协助吗?”

  陈峻峰笑了笑:“当然是协助,以你的年龄和资历,要负责一个领域恐怕不太合适。最起码,不能服众啊。”

  组织任命干部有一定的组织程序,像陆文皓这种年轻干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从正科级,升为副处级,正处级,再到副厅级,这不是官升三级,这简直就是在做火箭。

  如果不是特殊时代,这种任命肯定会饱受非议。眼下准备把陆文皓调到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下辖的厅局级单位工业司,就必须执行组织干部任命程序。

  陆文皓摇摇头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领导,万一他昏庸无能,对机械工业技术上的事情一窍不通,我还得费尽口舌向他解释,我可没这样好的耐心。”

  陈峻峰感觉到了陆文皓的怨气,耐心的劝道:“我还不了解你吗?有时候会冲动,冲动虽然不是优点,但也不能算是缺点,一味地追求平稳,反而失去了协调和统筹的意义,组织需要的就是你身上这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先给你透个底,我向何主任争取到一个中央党校青工班的名额,你先去党校深造一段时间,回头去机工部的工业司,当一个团委副书记。”

  陆文皓半开玩笑的说道:“陈主任,我这小心脏可受不了。我更希望到时候陈主任能够改变初衷,别把我这个小年轻架到火上去烤。”

  陈峻峰摇头叹气道:“年轻人,不经历点风雨怎么能成长呢?别人想有这样一个被架到火上烤的机会都找不到,你居然还推三推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陆文皓摇摇头:“我不想去团委,我想自己做点事!”

  如果说,从前陆文皓没有下定决心,在这一刻,他反而决定走一条自主创业的路,这条路会很困难,但是他两世为人,不见得会不如任老,未必不能创立另外一个华为。

  望着陆文皓的背影,陈峻峰并没有感觉意外,不过,他还是做着最后的努力,他拿起手机,给陆振华拨打电话。

  其实,陈峻峰错了。

  如果不打这个电话,或许陆文皓有可能会回头,走到他安排的道路上来,可是,陆振华反而激起了陆文皓的脾气。

  陆文皓刚刚回到家,陆振华就指着陆文皓恨铁不成钢的道:“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么好的事,还用考虑吗?”

  陆文皓不以为然的道:“不就是一个团委副书记吗?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陆振华走到陆文皓面前,吐沫乱飞:“你好大的口气,你知道不知道团委副书记意味着什么?”

  陆文皓反问道:“还能意味着什么?”

  陆振华伸手点着陆文皓的额头:“榆木脑袋,怎么就不开窍。”

  陆文皓更加莫名其妙:“什么开窍?”

  陆振华坐在椅子上道:“建国后,古耀邦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后来成为中央*****,中央委会员书记。”

  陆文皓冷笑:“人家是国家领导人,我能跟他比吗?”

  陆振华接着道:“黎瑞环当选团中央书记,后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委员,六年成为中央*****,高官。汪赵国短暂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此后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全国*****。后来担任过团高官的你应该知道吗?”

  陆文皓的神色凝重起来。

  还一位,胡大大,他也是曾经的共青团书记,未来会成为国家领导人。

  陆振华激动的道:“团中央书记,就好比古代的翰林。”

  陆文皓喃喃自语:“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陆振华眼光闪烁着精光:“进入团委系统,就是进入中央储备干部之列,所有的团中央书记,都是四十岁左右。你现在刚刚二十九岁,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只要进入团中央书记处,就有机会……”

  陆振华手指了指天空:“这是多好的机会?”

  陆文皓摇摇头:“你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实质问题。我就算去当这个团委副书记,也只是过渡。陈主任希望我进经贸委的工业司,解决国企体制改革的问题。”

  陆振华郑重的道:“计划经济委员会号称小国务院,进入国计委你也是一步登天了。”

  陆文皓望着陆振华认真的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不能去做这个团委副书记。”

  陆振华不解的道:“为什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位置越高,权柄越重,责任更大。”陆文皓苦笑道:“体制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影响全国。人贵自知,我吧,也就有点小聪明,国企如何改革,我其实并没有好的办法,我需要去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

  PS:正在整理下一卷大纲,今天就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