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5章 蔡琰做的瓶子

首页
  第485章 蔡琰做的瓶子

  485--蔡琰做的瓶子

  此时。

  李风虽然在端详瓷瓶,但眼前却出现系统反馈的信息。

  然而,这件瓷瓶的信息,令李风大吃一惊。

  不过,李风并未表现出来,依旧装作做样的查验。

  只见此刻,他在瓶身或拍打,或在瓶口倾听。

  不料,光头卖家却急了。

  “哎,你这是干什么?弄坏了你赔不起!”

  李风不为所动,依旧检查瓷瓶。

  众位老板见状,却是满面嘲讽。

  在他们看来,李风就是不懂装懂。

  虽然鉴别瓷器有‘看、听、比、试’的说法。

  但是,单单这‘听’,只需用手指敲击瓶身即可。

  哪像他李风这般模样,竟用手拍打瓶身!

  太不专业了!

  可李风的举动落在苏远山的眼里,仅是双眼微眯,神情凝重。

  在他看来,李风的行为看似随意,却似乎有些讲究。

  毕竟,敲击与拍打,所回馈的声音是不同的。

  就在苏远山心头不解之际,李风停止了动作。

  “他想卖多少钱?”李风问苏雪茹。

  不等苏雪茹回应,光头卖家忙道:“六十万,少一分不卖!”

  六十万?

  李风闻言挑眉,心说:“她亲手做的瓶子,只值六十万吗?”

  然而,李风神色如常,肯定道:“可以买。”

  殊不知——

  李风通过系统反馈,得知这个瓶子的主人,竟是蔡琰!

  三国第一才女,蔡邕的女儿。

  曾嫁卫仲道,而后流落匈奴的蔡文姬。

  而这个瓶子的烧制地点,却在扬州。

  这让李风大惑不解。

  蔡琰生于兖州陈留,长于洛阳。

  蔡邕曾被举报,全家流放朔方郡,而后逃命江海,远走吴会,直到灵帝刘宏驾崩,才被董卓征召重用。

  可当时的瓷器制造并不发达,扬州会稽(吴会)更不会有良好的烧制手法。

  这是怎么回事儿?

  李风(刘夜)相信,系统不会出问题。

  可……不足以令他信服。

  “难道,这瓶子出自我去的那个汉末三国?

  与真实历史无关?不对,这也太扯了!!”

  李风心说之余,也发现瓶底有泥土。

  重点,泥土尚有湿气,显然刚挖出来不久。

  对方是盗墓贼!!

  可是,这更不对。

  江北市是平行世界,三国是什么?

  难道也是古代的平行世界?

  太扯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大笑,“哈哈哈……”

  “小子,你真把自己当鉴宝师了?”

  “六十万都敢要,这东西最多三千!”

  “就是,苏老板都说是假的,你还装模作样的看?”

  “别自取其辱了,只会让你更尴尬!!”

  众人七嘴八舌,纷纷嘲讽李风。

  然而,苏雪茹闻言,面色却有些难看。

  李风一旦出洋相,无形中也在打她的脸。

  楚天娇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忍不住摇头。

  楚天娇原本非常期待。

  李风能有一番不一样的评价。

  至少能让人眼前一亮。

  可没想到,竟然是买!

  六十万,买一个赝品吗?

  苏远山神色如常,缓缓转身看向女儿。

  “这就是你找的鉴宝师?

  还五万元钱一个月?

  即便家里有钱,也不抗你这般折腾。”

  苏雪茹闻言,反而极其愧疚的低头不语。

  放眼全场。

  唯有光头卖家,待李风遇知己。

  此刻,他笑的合不拢嘴,“还是你识货,有见识!”

  李风笑而不语。

  忽然,苏远山冷眼看向李风,“你说,这瓶子哪里值六十万?”

  六十万,只是光头卖家的价格。

  在李风眼里,何止六十万?

  六百万都值!

  李风故作淡定道:“苏老板,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您不陌生吧?”

  “蔡文姬?”苏远山皱眉不解,“这与她……”

  当即,苏远山接连摇头,“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她虽随同父亲逃难至会稽郡,生活数年光景。

  但,卫仲道死后,恰好赶上匈奴南下,将她掳走。

  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文姬从匈奴手中赎回。

  蔡文姬留在匈奴数年,过于思念家乡,便烧制各种陶器。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说法,苏远山会这样想。

  再有,匈奴地理环境特殊,瓷器的烧制手法,自然与大汉不同。

  因此,在瓷器萌芽阶段,蔡文姬所烧之物,自然要拙劣、粗糙很多。

  这,自然符合苏远山对瓷瓶本身的评价。

  至于这个瓶子的名字,则叫昭姬思乡瓶。

  蔡琰烧制的器物或许很多,可留存至今的却极少。

  至于真正见过‘昭姬思乡瓶’的人,更是没有。

  毕竟,随着蔡琰死后,瓶子便下落不明。

  直到清末,出现在江南。

  可不等有人寻找这瓶子,便再次下落不明。

  今天,昭姬思乡瓶究竟在何方,或许被毁,依旧是个谜。

  所以,当李风提到蔡琰蔡文姬,苏远山第一时间便想到它。

  只是,这瓶子不仅突然现世,还出现在琳琅阁。

  这可能吗?

  不可能!

  此刻,苏远山的面容变幻不定。

  围观众人更是一脸茫然。

  李风轻笑道:“正如苏老板所言,

  这瓶子外形甚是粗糙,像极了隋唐产物。

  可纹理、质地却不像隋唐,反而像近代仿品。

  殊不知,这与地理位置的泥土,有很大关系。

  泥土的质量,决定瓷器的质地,甚至是成色。

  瓶身纹理单一,色彩单调,却给人一种简约、大气的感觉。

  殊不知,这也是文化受限的表现,多了一丝苍凉古韵。

  至于瓶身图画,明显是在耕种,教化蛮夷之辈。”

  李风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此刻,厅内一片寂静。

  甚至,落针可闻。

  然而,围观众人的脸上,依旧茫然。

  不过,苏远山却明白说的是什么。

  李风眼见苏远山的脸上依旧挂着不惑,是以再次解释。

  “至于这个外表看像瓦罐,实际是瓷器的瓶子。

  表面刷了一层无色彩釉,应该与树脂有些相像。

  不仅利于保存,还会防止磨损。

  总之,古人的智慧,我等难以企及。”

  李风话音落下,苏远山无比艰难的咽了口唾沫。

  旋即,他将瓶子接过,用手拍了拍瓶身,接着侧耳倾听。

  苏远山不敢保证,这就是‘昭姬思乡瓶’。

  可是,他却相信,这个瓶子产自三国时期。

  “它的名字叫,昭姬思乡瓶。”李风道。

  什么?

  昭、昭姬思乡瓶?

  围观者不明其意,可众位古董店老板,却大吃一惊。

  经常与古董打交道,即使没见过,也听过这个名字。

  更何况,还是历经千余年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