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2章 听明白了就眨眨眼

首页
  第432章 听明白了就眨眨眼

  432--听明白了就眨眨眼

  侯爷是谁?

  老农闻言一愣,上下打量刘夜。

  “在我等眼中,侯爷只有一位,便是那涿郡太守!”

  老农嘴上说着,一脸神往与崇敬。

  【叮!老农无比敬仰宿主,属性+6】

  刘夜会意,却道:“我们是侯爷的兵。”

  “此话当真?”老农急切追问。

  “自然当真。”

  “侯爷可是去了安邦、安国?”

  安邦、安国,在常山东北方,五十里外。

  刘夜闻言不解,“您这话何意?”

  “你们出现在此,不是为了救助流民?”老农反问。

  刘夜闻言更加不解,毕竟没有泄露消息。

  只是,这老农如何得知?

  更何况,这与安邦、安国有何关系?

  “如您所言,我们确实在等候流民。”

  “错了错了,全错了。”

  老农继续说道:“流民去了安邦、安国,直奔安喜与中山。”

  “此话当真?”刘夜忙不迭的追问。

  “你们是侯爷的兵,自然不会欺骗。”

  “可是,为何我得到的消息……”

  刘夜忽然止住话音,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赵云的消息有误。

  可事已至此,刘夜管不了那么多,应即刻启程。

  “来人,通知王同,即刻整军,赶赴安邦。”

  刘夜话毕,再度看向老农,“多谢告知,刘……在下感激不尽。”

  “将军言重,我这也算为侯爷办事。”

  老农咧嘴大笑,“这两个胡瓜,劳烦转交侯爷。”

  “这……恐怕不妥。”

  “侯爷为国为民,劳苦功高,两个胡瓜而已,快收下。”

  “好,我会转达。”刘夜看向老农递来的两个西瓜,只好接下。

  “侯爷是好人,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他,便死而无憾。”

  刘夜没有言语,更没有道出身份。

  只看着老农挑起扁担,消失在视线里。

  忽然,刘夜想起那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心向百姓,才会得到百姓的回馈。

  当然,刘夜身为皇帝之子,一心为民,实乃本分。

  若说回报,能刷属性,便已足够,不求其他。

  *

  刘夜留下一个军卒等候鹤雪,毕竟那个家伙路不熟,还容易迷路。

  接着,带领以王同为首的军卒们,直奔五十里外的安邦。

  ………………

  五十里不算远,可也不近。

  刘夜急行军,于夜里戌时,抵达安邦城外。

  安邦,内陆小城,相对安稳许多。

  此时城关之上,不仅没有卫士,就连火把都没有。

  “侯爷,怎么办?”王同拱手道。

  “连那老农都知道流民,想来此时已然过了安邦。”

  “侯爷,倘若当真带瘟疫入城,城内岂不早已大乱?可如今这城关……”

  “你所想有理。”刘夜望向城关,嘴上喃喃。

  “王同。”

  “属下在。”

  “你即刻带人,自官道向东南查探,留下的流民多半患有重病。”

  “诺,属下领命。”

  王同拱手作揖,带领五十位麾下,直奔通往信都的官道。

  “留下几个人,其余人随我往安国方向查探。”

  刘夜说完,带领四十人绕城而过。

  半个时辰后,直奔正北方的安国。

  安邦相距安国二十里,属于小县城。

  然而,越是内陆小城遭遇战乱,反而容易发现端倪。

  就比如流民带着瘟疫,前往安国的路上。

  刘夜一行上官道不久,便途径一个村庄。

  此时,村庄内多处百姓家亮着灯,显然存在问题。

  毕竟,生活安逸的百姓,习惯日落而息。

  片刻后。

  刘夜翻身下马,带着二十人悄悄入村。

  不多时,便来到一个百姓家门口。

  对于房内的谈话,军卒自然听不见,可刘夜能。

  “这病症来的古怪,我绝不拖累你们。”

  “不成,我王岗岂是见死不救之辈?”

  “不不不,我会拖累……”

  “休要多言,明日便带你入城看疾医。”

  “这………”

  “就这般说定了,你快睡吧!”

  旋即,房内灯光被熄灭。

  男主人走回住处的同时,刘夜刚巧听到患病之人叹气。

  “一会儿,主人家熄灯安歇,你便将‘安神香’点了。”

  刘夜说着,自怀中取出一炷‘特别’的香。

  军卒自然知晓这香的作用,低声应和,“是,侯爷。”

  片刻后。

  主人家的灯被熄灭,军卒抹黑翻入院内,将香点燃,使得烟雾吹进主人房内。

  不消半柱香时间。

  院门被军卒打开,“侯爷,睡着了。”

  “开始干活。”

  “诺。”

  顷刻间,刘夜带领数位军卒,进入房内。

  面对黑夜中突如其来的人,患病之人大惊。

  “你们是……呜呜呜……”

  “别吵,我们是来救你的。”

  军卒话音未落,手中的火折子瞬间亮起。

  病患面对以口罩遮面,身形精悍的四个男人,不敢乱动。

  “我问,你答。”

  刘夜补充道:“听明白了就眨眨眼。”

  病患闻言,接连眨眼,生怕遭遇不测。

  虽然言明是来救他的,但保不齐是附近的山贼。

  “你是哪里人?”

  刘夜话毕,一个军卒取出短刀,抵着病患的脖子。

  病患面对散发寒气的短刀,险些吓尿了。

  “我、我是德州故城,郑口人士。”

  “你几时从家中出发?”

  “我、我九日前出发。”

  “与你一同出发的,还有何人?”

  “同村乡亲。”

  “一共多少人?”

  “一百八十七人。”

  “他们如今身在何处?”

  “多数人都死了,只有少数人穿过信都。”

  “除了你们村,还有哪些百姓进入信都?”

  “整个德州周边的百姓,全部涌入德州。只是多数人皆死在城外,死了很多很多人,我、我……”

  不等病患说完,他已然泣不成声。

  “不许哭,否则我杀了你!!”

  “死,有何好怕?我的家人皆死在路上,我不怕!”

  手执短刀的军卒不见效果,反而气极。

  然而,刘夜在旁,军卒却不敢乱来。

  “我再问你,在你抵达安邦之前,有多少人穿过安邦?”

  病患停止哭泣,颤抖着嗓音道:“很、很多。”

  “很多,是多少?”

  “很多就是,数千人。”

  “数千?”刘夜大惊。

  “对,最早的五日前便赶赴安国,此时多半已抵达中山国。”

  “信都以西,为何不去常山?”

  “我不知,只知多数百姓前往中山国。”

  “给他服药。”刘夜说完,反而陷入沉思。

  中山国!

  为什么都要去?

  谁让他们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