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章分离

首页
  第八十六章分离

  明血

  “这……”谢迁有点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同时心中又有所怀疑:“特使大人。这么多兵器如何运过来?”

  山东虽然是在海边。青州百姓出海打渔之人更是不少。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在近海。相比于福建。两广的海贸发达。山东的海贸简直不值一提。也难怪谢迁等人也有疑惑。不过。杜小山一指东面众人就明白过来。

  “大海?”赵束乡试探着问道。

  “不错。本来如果你们在高苑县。要把军械运过来还有一点距离。如今你们既然拿下利津正好。过几日大船过来时。你们只需要派出大军过去搬运就可以了。各位有家小的。如果担心家小安全。可以一并将家小送来。到时直接乘坐海船就可以到达江南。过上安定的生活。”

  杜小山说完。赵束乡几名有家小的头领大为意动。虽然这样送出去等于成为朝廷人质。可是只要一心为朝廷办事。成为人质又何妨。相比于在山东随时可能丧命的生活。把家小送到江南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就是谢迁自己也有一个才十一岁的弟弟。

  “多谢特使大人。”谢迁也算拿的起放的起。眼看被收编无法避免。素性道:“谢某倒是有一个不成器的弟弟。如果到了江南。以后还要请特使大人多多关照。”乡和丁可泽几人顿时去掉顾虑:“特使大人。我有老母一人。还需特使大人照料一

  “特使大人。我有娘子和两个孩儿。也请特使大人到时安排一起带走。”

  杜小山哈哈大笑起来:“各位。送走没有问题。只是要本人关照就恕不能从命了……”众人都不解的看着杜小山。杜小山这才道:“本人这次不回江南。要留在此的居中联络。不知各位是否欢迎?”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赵束乡笑道:“特使大人愿意留下来。我们当然欢迎。”

  “对。对。我们当然欢迎。”谢迁附合道。

  “各位放心。你们都是朝廷有功之臣。家小到了江南。朝廷必定会妥善照顾。每隔一段时间。船只过来时。你们也可以写信与家小联络。”

  写信?除了谢迁、丁可泽、赵束乡三人外。这些大小头目恐怕无人识字。只是众人还是又一阵感谢。

  当晚。因为刚刚攻下了县城。又因为大明特使的到来。众人不但有了官身。而且获的可靠的支持。可以说数喜临门。义军在整个县城都摆下酒宴。大肆庆祝。

  数天之后。利津县河流入海口。黑压压的站着数千义军。除了这此义军壮年汉子外。最前面还夹杂着近百名子。年轻的妇女。白发苍苍的老人老太应有尽有。这些老弱妇孺正是义军头领的家小。船只载人有限。这一批撤出的只是到了一定职位之人家小。

  赵束乡身边是一名年轻的娘子和两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正在隅隅细语:“娘子。到了江南。若是带孩子太累。你可以多请几个丫环仆役。你相公现在好呆也是大明从六品的官员。朝廷也会发给一份俸禄。到时你可以每月领取。加上相公这次分到的银子。应当足够你在江南生活。”

  “相公放心。妾身一定会好好将大儿。二丫拉扯到。只是兵凶战危。相公你要好好保重……”说到这。赵束乡的娘子已经嘤嘤哭了起来。

  “唉。娘子。你这是干什么?”赵束乡急的跳脚。

  另一旁。一向凶悍的屠户郑低着头。任由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女摸着头发。

  “儿啊。娘已经在山东生活了一辈子。到老了实在不想颠簸一场乘海船到江南去。娘留下来行不?”

  “娘。不行。清狗势大。娘留下来太危险了。好在这次皇上开恩。孩儿早就听说江南繁华无比。孩儿这些日子手头也分到了数百两金银。娘带到江南去也可以享几天福。”屠户郑虽然尽然压低了声音。可是说起话来依然嗡嗡作想。如果要强行留下来只是拖累了你。娘就乘船走吧。你在外面打打杀杀。娘本来是要反对。不过。既然皇上也对你们赞赏。那多半是正事。娘也就不拦你。记住。你要好好保住自

  “娘。孩儿明白。”

  “大哥。我想留下来杀鞑子行吗?”谢重拉住哥哥的手摇晃道。

  “不行。你还小。不能留下来。到了江南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考中进士。也好光宗耀祖。”谢迁断然否决。

  谢重撇了撇嘴:“进士有参将大吗?”

  谢迁愣了一下。参将好呆也是仅次于总兵和副总兵的大员。大明再文贵武贱也不可能说进士大于参将。只是论起前程来。一个进士远比一个参将光明。不过。现在大明正值危急之时。皇帝又大力提拨武人。没准以后来一个武贵文贱也未可知。认为中了进士才能光耀名门只是习惯使然。

  见到谢迁不答。谢重自以为的到答案:“那我不读书。我也要杀鞑子做参将。”

  谢迁哪能跟弟弟解释如此复杂之事。气的轮起巴掌就要打下来。这时一人喊了起来:“船来了。”

  各人的目光都向海中看去。果然。蔚蓝的海面上。露出数片被海内吹的鼓涨的帆影。正在徐徐的向河口方向驶来。又过了一会儿。大船才渐“啊。好大的船。”

  “真的。县衙的房子也没有这么高吧。”比。自然是充满惊叹。

  谢迁将弟弟暂且丢下。不放心的对杜小山道:“特使大人。这是否就是朝廷的大船?”

  杜小山昂然道:“当然。鞑子又如何能造成这样的大船?你等下看看船头的旗帜就知道了。”

  其实。当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跨海向满人投降时。曾经给满人带去过不少大船。可惜满人的脑袋僵化到不可理谕的的步。他们只信任自己的骑术。从没有想到如何利用这批船。慢慢的这些船只能停在港口内腐烂。

  谢迁放下心来。不再言语。随着大船越来越近。大船上两面旗帜都显露了出来。高的一面绣着斗大的明字。稍矮的一面绣有一个郑字。对于这个郑字。谢迁等人毫无感触。可是在整个远东洋面。无论是西洋人还是海盗。走私商人。对于这面旗帜都恭恭敬敬。这面旗帜在海洋上。远比大明的旗帜要好用。他代表的正是远东的海上霸主郑芝龙。

  杜小山从怀中掏出了一面旗帜。对着大海比划了数下。大船上也有人用旗相互比划。双方才收起旗帜。

  大船行驶到离河口还有数十米的的方停了下来。这里虽然建有码头。只是这里的码头平时只供渔民打鱼时使用。不可能停靠海船。只能用小船转运。义军早已搜集到了上百艘船只。见大船停下。会操船的义军连忙划着小船向大船靠近。

  小船靠近时。两相一比较。更加感觉到海船的广大。数十条小船围在大船身边就象是一个个小小的玩具。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船上的郑家水手看到围在旁边的那些小船。一个个几乎鼻孔朝天。连搭理也懒的搭理。不过。好在船上也有锦衣卫的人跟随。杜小山与来人确认之后也不需要那些郑家水手。直接指挥义军搬运兵器。忙乎了快一个时辰。所有的兵器甲胄才从大船上搬了下来。

  看到岸上堆积如山的兵器。所有义军都恍若做梦。虽然早就知道朝廷会送来这么多的兵器。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单就长枪而言。朝廷所制的长枪质量不知要比义军自制的要好上多少。五百张强弓、二百支火枪更是让一直缺少远程打击能力的义军如虎添翼。

  直到几名孩童的哭喊声传来。沉浸在兴奋中的各个义军头领才如梦初醒。他们的家人该登船了。这一去。谁也不知此永别。一丝伤感在码头漫

  “爹爹。”

  “你们要保重。一定要保重啊。”

  各种呼喊此起彼伏。只是无论如何不舍。该走的还是走了。等到所有人登上船。郑家水手马上起锚行船。岸上的人只能看着大船慢慢消失。

  “走。咱们回去。”谢迁挥动着右手。脸上一片泪水悄然划下。从今以后。他就不在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朝廷。他们再也没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

  的到了这批兵器补充。加上有受过羽林卫正式军事培训的杜小山指点。义军实力大增。不再畏惧淄川县。在孔有德等人直扑利津县时。义军突然舍弃了利津。直扑淄川。虽然淄川知县拼命抵抗。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淄川就在义军内外进攻下告破。等孔有德的到消息率军赶到淄川时。义军早已将淄川知县处死。并将府库抢劫一空。扬长而去。

  码字码的手好酸。今晚休息一下。明天继续三更。分类榜月票果然竞争激烈啊。眼下本书排在第八。前面有一本是新书。所以还前进一位就能挤进前六。老茅急求月票!恳请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请锁定qidian。c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