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章三堂会审

首页
  第六十九章三堂会审

  虽然太子一案出了新情况。这三堂会审还是要进行下去。只不过两案并成了一案。一并处理。

  三堂会审的地点放在刑部大堂。刑部大堂非常宽大。整个大堂可以容纳数百人一起旁听。外面的广场更是可以容纳数千人。因为是公开审理。审理当天。一大早就至少有上千人等在广场上。

  能站在这个广场上的多是一些有书生、士绅。或者是游手好闲之人。反倒是普通的市民较少。眼下已经二月中旬了。江南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农人都忙于耕作。商人也忙于南北贩卖货物。工人要忙于养家糊口。对于朝廷来说。太子一案关系到整个江山社稷。对于普通人来说。太子真假他们虽然关心。不过。更多的是只是一个谈资。与己的肚子相比起来。当然是肚子更重要。

  王福也一大早就出宫。挤在人群中。马秉杰和一众侍卫穿着便衣。如临大敌的将皇帝围在中间。广场上人员品流复杂。若是只站在外围还好。偏偏皇帝喜欢往里挤。若是有人对皇帝不利。简直是防不甚防。让这些侍卫如何不紧张。

  “放轻松一点。都松开。又没有人知道朕的身份。怕什么?”王福低声吩咐着马秉杰。

  马头庄一战。将满人南下精锐全部消灭。至少这半壁江山暂时保住了。王福皇帝才刚做不到一年。然不会拿己的安全开玩笑。可是要让他每天就在皇宫里打转也不可能。好在这个时候没有照相机。皇帝的相貌除了大臣们。外面几乎无人知晓。只要不随便泄露出去。带着数十名侍卫。即使白龙鱼服。也不存在什么风险

  马秉杰无奈的点了点头。作了几个手势。一直围在王福身边地侍卫这才散开了一点。让这些普通百姓也可以来到皇帝身边。不过。看上去非常强壮的男子。侍卫还是会用身体故意挡开。

  “你说太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难说。我冒充的吗。我看很有可能?”

  “鞑子真是该死。打不过皇上就用这种阴谋诡计。”

  “对。好险。前些时候你还说太子肯定是真地。”

  “你也别说我。己也不是如此吗?”声就传进王福耳中。原来是两个中年人正在大声谈着。这也难怪。来这里地人当然都是对太子一案关心。恐怕此时整个广场上的人都在谈论着太子的案情。虽然还没有审判出来。一些心急之人早已下了结论。人总是相信己愿意相信地。

  王福听得点了点头。事情正朝他所预料的方向发展。牵涉到鞑子。哪怕这个太子是真。也会变成假。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假太子。

  只是王福心中却有点茫然。民心到底是什么。李世民比喻民心似水。水能舟。也能覆舟。虽然形象。可是却忘了。水是要舟还是要覆舟。和船完全没有关系。风平浪静时。一块小木板也能在水中漂流。狂风巨浪时。哪怕是大船也有倾覆之危。乘船的人可以将船打得结实。可是却无法影响到风。

  后世将军队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鱼水。鱼要融入到水中才能生存。水需要鱼才会活。没有鱼地水只能是一滩死水。这种比唯比起舟与水的关系无疑更进了一步。

  “开审了。开审了。”前面突然人头攒动起来。大家都拼命朝前挤去。将王福的思绪打断。不一会儿。王福地身边除了那些便衣地侍卫。已经是空空荡荡了。

  马秉杰凑到王福身边问道:“皇上。要不要入大堂听审。”

  王福摇了摇头:“不用。朕只在外面听听就可以了。”

  马秉杰摇了摇头。在这里听还不如在宫中等候消息就可。他哪知道王福来这里的目地并不是来看审案。更多是想了解一下百姓的反应。

  大堂上。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子龙、刑部尚书顾锡畴、大理寺卿中军都督蔡忠三人端坐在上方。这些人左下方。则是内阁成员马士英、钱谦益、王铎三人。对面是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这些郧贵。他们地下方还有一排排官员。可以说。这次对假太子的审理。朝中重臣几乎都悉数出动。当然。主审之人还是陈子龙、顾锡畴、蔡忠三人。即使是首辅马士英就坐在下面。没有三位主审的同意。也不得发言。

  大理寺卿中军都督蔡忠首先开口。他用惊堂木一拍:“带人犯。”

  “带人犯。”御役们中气十足的将声音传了下去。整个大堂内外都安静下来。许多人大气也不敢出。

  不久。那名称太子的少年就被两名衙役带了上去。此时。少年脸上也露出一丝慌乱的神色。不过。很快掩盖起来。

  “啊。这就是太子?才十多岁啊。”

  “先帝的皇太子本来就是十多岁。大了也冒充不了。”

  “我说。真是胆大。连太子也敢冒充。”

  前面都窃窃私语起来。王福在侍卫们的帮助下。也挤到了最前面。只是却没有开口说话。好在外围与陈子龙等人所坐的地方隔了一段距离。眼神不好根本看不清。否则要让三位主审抬头就望见皇帝在门外。恐怕会吓一大跳。

  随着一声肃静的喊声。大堂上重新安静下来。中间坐着的蔡忠声音传了下来:“下头何人?从实招来。”

  虽然由锦衣卫传来的消息。这名少年是满人所派来扰乱大明朝堂之人。只是在没有完全确认之前。谁也不敢让这名少年下跪。他得以站在堂下回答。

  “本宫仍先帝太子。尔等还不拜见。”少年脱口而出。

  在坐的官员都是一阵骚乱。没想到这名少年面对着这么多人还敢坚持。一些人的信心又动摇起来。若是普通少年。安敢如此大胆。就是王福身边的人也都啧啧称奇。

  “好。既然你说是太子。口说无凭。可有证物?”蔡忠并没有纠缠。直接询问关键。

  “没有。不过有东宫两名证人。足可以证明本宫就是货证实价的太子。”少年不慌不忙的道。

  蔡忠、陈子龙、顾锡畴三人对望了一眼。若非这两名东宫太监的话。这名少年前面破绽百出。根本没有人会相信他。只是不知为何。这两名太监会认定此人就是太子。

  “单有人证。不足为凭。你即称是东宫太子。那么对东宫之事应当非常熟悉。可敢接受询问?”

  “有。有何不敢?”这次少年的话有一点迟疑。他以前按受地王铎几次问话。连连答错。如今不免留下了阴影。“好。有请王学士问话。”

  王铎起身。先向少年问道:“你在何处接受大臣讲书?”

  “文华殿。”

  少年一回答。赵之龙、徐久爵、张拱日这些郧贵大臣就连连摇头。这名少年明显道听途说。以为文华殿就是太子读书的地方。素不知端敬殿才是。想起己当初也曾到兴善寺拜见。怎么当时就好象猪油蒙了心。愣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子当成太子。他们还与东林党一些人商议。一旦皇帝御驾亲征失败。就要拥立太子登基。幸亏皇帝胜了。否则他们就要成为千古笑柄。如今此事虽然不会发生。只是不知道皇上会不会追究。顿时冷汗淋漓。

  都摇头。少年顿时慌了。又连说了几个大殿。偏偏没有端敬殿的名字。王铎摆了摆手:“好了。问你下一个问题。太子案几之上。平时所置何物?”

  “笔墨纸砚。”

  “除了笔墨纸砚呢?”

  这下少年哪里答得出。王铎又连连问出了数个问题。称是太子的少年顿时汗流浃背。一个也答不出来。王铎拱拱了手:“三位大人。本官的话问完了。”

  当王铎回到座位时。各个大臣心中已经有了认定。许多人也和赵之龙、徐久爵、张拱日三人一样汗流浃背起来。他们在皇帝断绝消息的那几日。也无不把这个称是太子的少年当成了储君人选。

  蔡忠、陈子龙、顾锡畴三人又是对望了一眼。此时不需要锦衣卫的证人出场就可以断定太子是假。不过。既然两案并成一案。该走的程序肯定要走。还是由蔡忠开口:“好。下面请锦衣卫的人证出场。”

  巴达礼被请了出来。三名主审介绍了一下巴达礼的身份。当听到巴达礼是蒙古人王爷时。外面许多人都群情激动起来:“打死他。打死这个鞑子。”

  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军队每次对上鞑子兵马几乎都是大败而归。这让大家对于鞑子的恐惧越来越深。即使是江南也不例外。经过皇帝这次对鞑子的大胜。恐惧化成了愤恨。听到一个鞑子大官就在这里。许多人恨不得将之直接扒皮剥骨。

  “肃静。肃静。”蔡忠连用惊堂木拍着桌子。才把外面众人的声音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