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8章

首页
  第198章

  孟于从父亲的这些话里明白了两件事情:一是自己这顿饭属于公付,原因自然是因为自己担任屯田主事,属于官差;二是做官的很难靠公家的薪俸即养活全家又要应酬,所以必然有其他非法收入!

  “那为什么不提高官员的薪水呢?”孟于问道。

  “呵呵。”看来孟太守被儿子这种幼稚的问题逗乐了,但还是回答道:“这些官员的待遇是根据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平衡算出来的,多了负担不起啊。还有,各地的富庶情况不一样,但官员都是国家统一任寿数的,所以待遇也要保持一致才行啊!再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呀!”

  孟于想了想不甘心地再问:“那要是一家人都有收入不就好了吗?比如县令的夫人也有收入。还有,政绩好的官员待遇高些,政绩不好的官员待遇低点不行吗?至于人的欲望~~~~~~~。”

  “啊!”孟大人子惊得合不拢嘴,这比刚才提高薪水的问题更幼稚,他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好苦笑笑,被宝贝儿子从小到大这些古怪问题折磨惯了,也没什么难堪的,反正这小子自己会去找答案。

  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孟于本想说是不是调查下那个肥县令哪来的这么钱,却怎么也没好意思说出口。

  北地被围二个月后。西川府远州,太守府内。

  “这位是名满太虚界的娥眉派掌门、川东远家堡的远婧女侠,这位是远掌门的侄女远淫淫小姐,大家都来见见礼。”孟礼天向手下的谋士和将官们介绍着坐在他左手的玄衣女士及其身后站着的一个十三、十四岁的白衣姑娘。

  在川中无人不知远家堡的威名,更何况是近二十年来才崛起,就已是天下武林五大门派之一的娥眉派领袖驾到。众人无不肃然起敬。

  “远婧为现任远家门主远松的胞妹,传说年少时在川西游览巧遇现今的天下帝国宰相林城甫,二人本是郎有情、妾有意,却不知何故后来各分东西,林城甫后娶叔佑之妹三公主为妻,远婧离开远家堡后自创娥眉一派,始终未嫁,期间的恩恩冤冤外人难窥其详。此次大概也是因林城甫所托才千里奔波的吧!”孟礼天手下的席谋士刘基暗暗想到。

  众人一番客气之后,远婧先表明了来意:“孟太守、诸位,在下此番前来,是请西川尽快提勤王之师以解北地之围。”

  此话一出,众皆默然。其实,西川早已接到北地来的要求勤王的诏书,只是路途实在遥远难行,加之川中兵力薄弱,是否出兵一事内部意见不一,所以孟礼天难以决断。

  “不瞒诸位,老身曾潜入北地城内,秦丞相虽早在围城前就储备了一些粮食,并正将无人居住的房屋、建筑尽数拆毁种田,但若久困不解,北地城迟早会落入异族之手!秦丞相及皇帝陛下委托我回川与孟太守及各位商议出兵事宜,还望各位以国家民众为念呐。”

  又是一阵令人尴尬的沉默。

  好一会,孟礼天手下的心腹猛将樊化站了起来:“远掌门,您不惜千里奔波更冒绝大风险闯入北地,令太虚界男儿汗颜,在下十分钦佩。某一武夫不懂得说什么大道理,为国尽忠,为君效死理所当然。不过,而今西川北有张成的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境内更有土族人蠢蠢欲动,就算尽提川中二十余万军力怕也不是别道汗国几十万骑兵的对手吧?敢问远掌门可有良策?”

  众人一听,都纷纷用询问的眼光注视着远婧。

  别看樊化看上去只是一届武夫,却是粗中有细!深受孟礼天器重。

  “樊将军所提甚是,这也正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当时进入北地城,太极张真人恰逢也在城内,经大家商议决定,由我回川联系孟太守,张真人及门下弟子往江灵都督长孙无成与河南太守袁霄以及其他各路义军处,并初步定于三个月后共同出兵汇合于北地城下。届时太虚界勤王之师整合后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别道汗国,解我天下危难。另外我哥哥远松已联系东北各武林同道拟前往张成处,望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就算不愿出兵解北地之围,也不要乘川中兵力空虚偷袭,做那等卖国行径,想必张成不会不答应。另外,蛮地的秦咱墓也答应借道与出川的勤王军。”远婧力图用实力说服着大家。

  “可要是长孙无成和袁霄其中一家不肯出兵或者观望等待,又或秦咱墓反悔,我等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了?远掌门可有什么保证呢?”刘基身为孟礼天身边的第一心腹,当然得替主公着想。

  “刘大人,在下一介女流,只知国难当头,有死而已,我能保证的就是我娥眉弟子、远家门人随军参战,共赴国难。决不像有的人畏畏尾,空待亡国之灾!”远婧一字一顿的说着,一双凤目含怒直视这位名满西川的大才子、孟礼天手下的第一谋士。

  刘基却坦然不惧,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太守大人、远掌门、诸位同僚,此举不仅关系西川二十万将士的生死,更牵连到我天下族的未来,西川若失,则东方大6我天下一脉再无天险可守;西川在,则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因此在下的意思是:若江灵都督长孙无成与河南太守袁霄不能保证联合出兵,川北的张成没有万全之策不使其南下,西川万不可贸然出兵。”

  眼见双方越说越僵。一位大概十五岁的少年手拿折扇风尘仆仆地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向在坐的团团一稽,朗声说道:“父亲、远掌门、各位大人,刚才在门外听了许久,晚辈有些意见不吐不快。”

  看见远婧询问的目光,孟礼天不好意思的解释道:“这是犬子孟于,今日本外出有事,大概听说远掌门驾到,急急赶来的,请见谅。”

  “乱世出英雄,英雄年少出,我看世子相貌不凡,谈吐不俗啊。”远婧说完察觉到孟礼天脸上颇有得色,更加留意起孟于的言。

  “小子以为,当今我天下一族并非无惯战之将、能战之兵,论国土、论人口别道汗国岂能与我泱泱天下相比,更何谈那弹丸岛国。如今局面,乃别道汗国、小道帝国军事行动太快,令天下各地方寸尽失,以致人人自保、互相观望的缘故,此时若有一方率先起兵勤王,天下大地必群起响应,则大事可期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北地若失,则群龙无,异族就可各个击破,到那时天下大地将尽陷外族之手,西川虽有天险,届时又怎能与全东大6力量抗衡?迟早必亡。所以,无论长孙无成与袁霄是否连抉出兵,无论此次出兵成败,以太虚界计,西川出兵都势在必行;

  况且,只要别道汗国不能在短时间内攻陷北地,便难以征服我全境,其大量兵力将陷在里面进退不能,时间愈久,变数愈大;至于川北的张成,自进占柏川后便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听说为争一个女人和其手下大将何士岩竟产生了极大的裂隙,此人不足虑!所以,在下以为,出川勤王逐寇,不容犹豫。”孟于侃侃而谈,可谓语惊四座。

  平时大家虽然都知道孟于这位西川太守的独子素来对历史、军政情有独衷,不时有独特见解,却不料十五岁的年纪对太虚界大事就有如此深刻的胆识。

  “孟公子的议论可谓是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令人茅塞顿开。真是少年英雄,有胆有识啊。”远大掌门喜出望外,本以为这小子会站在老子的立场为保全实力说话,没想到会旗帜鲜明的支持自己。

  “不敢当,不敢当,远掌门言重了,在下不过有感而罢了。”孟于一边谦虚的说话一边望了望远婧身边的白衣少女。没想到白衣少女也正瞧着他呢,两人目光触碰之下,少女天生的羞涩令到远淫淫下意识脸红起来,赶紧垂低了头。孟于也呆了呆,还真没见过如此秀丽的少女呢!

  当时孟于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那番高论后来竟然在天下大地上广为传颂,史称“出川勤王论”,后来许多有志之士愿意臣服于他还都有这个缘故在里面。

  孟于的一席话折服了四座,许多官员纷纷表示赞成出兵勤王,当然其中不乏根本什么也没听明白,想当然孟于的意见就是孟礼天意思的人。但有决定权的孟礼天及其心腹谋士刘基却并没表态。

  远婧看在眼里,知道必须再加把火才行,开口说道:“我出北地前,皇帝陛下念孟太守镇守西川之功,特赐孟太守王爷之位并升任安西大都督,节制西川、云贵及东北诸行省军政。西川众官员各升一级。思儿,你把赐书取出来。”本来林城甫交待说必须要孟礼天同意出兵才出示赐书的,但远婧觉得是时候拿出来了。

  “啊,臣等谢皇帝陛下隆恩。”孟礼天率众跪地接过赐书。

  待众人落座,远大掌门含笑而言:“恭喜孟太守,哦,不,应该是孟大都督。您看,出兵的事情?”

  “哪里,哪里,这个,孟礼天深受皇恩,敢不从寿数,不过出兵细节方面还需从长计议啊。”孟礼天望了望席谋士刘基有点含糊的说道。

  “远掌门初到远州,一路劳顿,不如先歇息二日再具体商议出兵事宜可好,反正也不争这一两日嘛。”刘基适时插言道。

  “对,对,今天晚上,本都督设宴为远掌门接风,呵呵。”孟礼天笑呵呵的望着远婧出了邀请。

  “也好,客随主便,本人就不客气了。”远大掌门知道不能逼得过急,适可而止了。

  晚宴过后,孟大都督与心腹刘基、樊化、爱子孟于再次商议出兵事宜。

  “大人,下官认为公子所言甚是,无论成败此次出兵都势在必行,否则太虚界人会如何看待我等。这也正是众将士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请大人决,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开路。”樊化显然已被孟于的高论所折服,慷慨激昂的说道。

  “就算长孙无成与袁霄肯与我军联手出击,张成也坐观不动,怕也是胜算不多啊。公子所言老夫也认为确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见解,可川中兵力倾巢而出也不过2o余万,若川西等地土著反叛,远州危亦;若减派兵力,胜算更少,再说川北张成处也不能不防。虽说这次朝庭封大人为安西大都督,辖七省军政,可那些地方根本就不在管辖范围之类嘛,还是从长计议为是。”刘基仍然坚持其观望的态度。

  “天儿,刘大人说得是啊,现在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是不是缓缓再说为好呢?”孟礼天望着爱子言道。

  所谓知子莫如父,孟于的天赋做父亲的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三年前孟礼天正为被贬往西川闷闷不乐,却被爱子一席话说得转忧为喜。当时孟于告诉父亲说:“西川地大物博,山高皇帝远,展潜力极大;而且地处盆地,拥有的地利天险整个大6无出其右,可谓国中之国;更重要的是北方别道汗国的绿尔国统一草原后,一直历兵抹马,图谋南下,而天下帝国内部已是病入膏肓,流民起义此起彼伏,政令不通、官员腐败,灾荒连年,整个天下帝国只有两个人在勉力支撑着,一个是皇帝叔佑,另一个就是宰相林城甫,可以预见不久后整个天下大地必将处于兵灾之中。那么入川岂不就是上上之策吗?这是天赐良机啊。”就这么一翻话,孟礼天乐悠悠的上任了。当然,建议孟礼天西行之策是孟于的师傅天山掌门赵岳所出,只是孟礼天不知道这里面的缘由。

  还有,东北及天下境内的流民起义及绿尔国的南侵,使得大量灾民和败兵蜂拥入川。孟于劝父亲一概收留,全部集中到川西平原地带屯田垦荒,并自告奋勇担任主事,这一手的确是高明之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