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8章 南朝火器

首页
  第448章 南朝火器

  

  就在蒙古忽必烈宣布更改国号的同一天。江淮军区庐州军首批一个军的兵力。大约二千五百名将士在第十一厢指挥使王胜将军的率领下进驻随州。二月二十六日。东海舰队的一千名水师官兵抵达郢州。舰队制置使李曾伯随船到达。并接替了沿江舰队制置使陈弈在汉水流域的指挥权。按照军务院的命令。陈弈前往重庆坐镇。指挥驻扎在重亲的沿江舰队主力部队。三月一日午时。御林军第二师师长张世杰率领第六旅约二千人马抵达郢州。驻扎在已经前往均州的原张顺将军所部的军营中。

  当御林军的旗帜出现在郢州城的第二天。立时便在襄阳城外的蒙古军营中引起轰动。众将在吃惊之余纷纷猜测起御林军出现的原由。在收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里。元帅阿术召集一众将领就此事展开了商议。

  “南朝御林军的到來。是不是说明了南朝皇帝会亲临襄阳。”阿术带着兴奋之色将问題抛了出來。

  “这个。这个可能性不大吧。”阿塔海首先反对道。

  “如果不是。那又该作何解释呢。”张弘范出声道。

  “大帅。末将以为。南朝皇帝先派部分御林军來此试试。如果沒有什么风险。其皇帝或许真会來此督阵。”先锋阿刺罕表态道。

  史天泽道:“大帅。先将此事立即上报大汗。同时。多派斥候打探消息。近些日子以來。南朝军队调动频繁。似乎有所大的动作。刘整将军。你熟悉南朝。对于郢州出现御林军一事。你之所见呢。”

  刘整道:“大帅。史监军。宋朝的御林军是在末将离开之后才组建的。因此。末将并不清楚宋朝成立御林军的目的。不过。既然是來自临安的御林军。那么根据御林军一般都会和皇帝或者皇族中人在一起的惯例來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末将虽然不敢断言。但直觉认为。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阿术轻轻地“嗯”了一声。低头看向桌上的地图。随后又思忖了好一会才说道:“各位将军。从近日南朝军队的动向來看。张顺军进驻均州。王胜军进驻随州。水师李曾伯部增援郢州。再加上这支御林军的出现。是否可以推断。南朝是想将我军包围在襄阳城外呢。”

  史天泽点点头道:“大帅言之有理。我军实施的是围城打援的策略。而南朝实施的策略则是反包围。看來。这场战役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不错。南朝朝廷的用意和大汗的想法看上去颇为接近。都是想利用襄樊两城。如此一來。宋蒙大战或许就会因此变得简单。但襄阳之战却会空前的激烈。”说到这里。阿术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严肃道。“各位。大汗曾经讲过。南朝的御林军是以火器为主。只是不知道这火器的威力究竟如何。会不会对我军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帅休要为此费神。”门外传來一阵粗声粗气的声音。

  “阿里海牙。”

  “见过大帅。”刚刚从樊城外赶來的阿里海牙笑道。

  “末将孔元见过大帅。”孔元抱拳行礼道。

  “恩。两位将军请坐。”

  阿里海牙坐下后言道:“大帅。末将以为。南朝所谓的火器只是一种噱头。无非就是突火枪、西瓜跑或者类似金国的震天雷、铁火炮之类的。我朝在灭金战役中。也遇到金人使用过。但结果如何呢。依然无法挽救金国被灭的结局。这类武器唬唬人沒问題。倘若要对抗我无敌之师。似乎还差得远。至于南朝皇帝。來了更好。省得我等还要去临安找他。”

  张弘范赞同道:“大帅。阿里海牙将军说得对。决定战争的是人。并非武器。”

  刘整眉头一皱。似语又止。

  阿术道:“两位将军言之有理。但是。对于战争而言。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实乃兵家之大忌也。总之。一旦有南朝军队使用火器的消息。立即上报本帅。”

  “是。大帅。”

  “阿刺罕将军。”

  “末将在。”

  “你部派遣一支千人队。驻扎在鹿门山南边的龙尾洲、灌子滩一带。同时增派斥候。看看有无机会探查到南朝御林军的情况。”

  “是。末将遵令。”

  “史将军。你拟定战报。六百里加急。不。八百里加急。将南朝御林军出现在郢州的情况上报大汗。”

  “是。大帅。”

  “各位。今日会议暂且到此。刘整将军。你且留下。”

  待一众将领走后。阿术微微笑道:“刘将军。第一批战船很快就能打造出來了吧。”

  “回大帅。本月底可以先交付两艘中型战船。十艘小型战船。”

  “恩。刘将军。南朝住郢州的水师统帅由陈弈换成了东海舰队制置使李曾伯。这李曾伯你了解吗。”

  “大帅。李曾伯此人城府极深。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与贾似道交好。但暗地里两人却是私交甚恶。李曾伯曾驻守边关。素知兵。所至有治绩。擅诗词。对于水战也有独到之处。其能力当在陈弈之上。”

  “刘将军。本帅曾听人说过。你点评过南朝四大舰队的制置使。这李曾伯排在第三。有此事吧。”

  “是。大帅。南朝水师将领中以李北洋为首。阮思聪次之。陈弈为末。”

  阿术笑道:“哈哈。刘将军。以你之能。如果还在南朝。当排在四大制置使之首。只可惜南朝朝廷无能之极。竟将天下水师中的领头雄鹰逼反。这是南朝的悲哀。可也是我朝之福也。”

  刘整讪讪一笑。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听阿术接着道:“刘将军。本帅见你刚刚似乎有话想说。此时就你我二人。可否告知。”

  在所有的蒙古将领中。刘整对于阿术还是十分敬重的。

  “大帅。”刘整迟疑片刻道。“末将对于南朝的了解还是局限于宋理宗时期。因此末将曾向大汗提议。先取襄樊。再直下江南腹地。时至今日。南朝的变化巨大。自其新帝登基。锐意变革后。其国力逐渐增强。最令末将不解的是其新帝之所为。其之所能似乎。似乎不在大汗之下。从襄阳之战的布局來看。南朝军队明显实施的就是反包围战术。这种战术末将思索过很久。按理來说。我朝在襄阳城外的城堡已成。以南朝军队之能。根本无力攻克我军之堡垒。其包围策略势必失败。然而其军却是一如既往。如果末将所料不差。南朝一定有所依托。而这依托很可能就是其所谓的火器。”

  阿术无法判断刘整所言是否在理。道:“刘将军。火器之说。你以前听说过吗。”

  “大帅。末将知道南朝很早以前就有火药司。只不过一直无所作为。最多就是制作一些供人玩乐的烟花炮竹而已。”

  “南朝的火器。本帅曾听大汗提过。虽经我朝细作多方打探。但也仅仅知道其分为火枪、火炮。据说火枪就是在原來的突火枪基础上发展起來的。虽然有些威力。但其发射速度缓慢。根本无法同训练有素的弓箭手相比。至于火炮。却只闻其名。而不知何物也。”

  “大帅。我等在此猜测也无济于事。末将以为可以分兵进攻郢州。看看有沒有机会试试南朝的火器。”

  “恩。此事本帅也在考虑中。”

  刘整赞道:“大帅让阿刺罕派兵进驻龙尾洲。是否便有此打算。”

  阿术笑道:“知我者。刘将军也。”

  刘整心里颇为受用。不过嘴上还是谦逊道:“大帅过奖。大帅。虽说南朝有火器这一不确定因素。但张弘范将军说得也对。决定战争的终归是人。而不是武器。只不过。我军千万不可大意。务必当弄清火器的威力大小后。方可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恩。这点本帅明白。”

  自古以來。几乎所有的军事家一致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对阵双方之人。但是。如果这些古代军事家们知道了后世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过程。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想法了。美伊战争时。号称精锐之师的伊拉克共和卫队。连边都还沒摸着。就被对手的现代科技武器打得一败涂地。

  当然。美国现代化的科技武器也是由人研制发明出來的。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只是并不完全是指对阵双方之军人了。

  大都皇宫。

  “什么。南朝的御林军也出动了。”忽必烈看完阿术的战报后。惊讶道。

  伯颜点头道:“皇上。阿术元帅在其战报上的确这般所言。而且是八百里加急。想必不会有错。”

  和襄阳城外蒙古中路军将领们的想法一样。忽必烈的第一反应也是。南朝皇帝意欲亲征襄樊。这种可能性会有吗。

  “伯颜。地图。”

  “是。皇上。”

  忽必烈指着地图上的郢州道:“御林军既然驻扎在郢州。那么如果南朝皇帝亲征。就会将郢州作为其临时行宫。以指挥襄阳之战。”

  伯颜问道:“皇上。这种可能性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