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4章 战略布局

首页
  第444章 战略布局

  

  郝经道:“回大汗。到明年年中。大约五、六月份吧。应该可以制作出首批回回砲。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向臣保证。六月底之前至少可以做出十架。到明年的下半年就可以大批制作了。”

  “好。回回砲的试制品本汗见过。的确远胜于我朝现有的抛石机。真金。本汗决定建立一支砲营。由亦思马因担任都指挥使。隶属枢密院。这事交给你去办。在首批回回砲制作出來后。便让亦思马因率领砲营前往襄樊。我东路大军中的所有抛石机也全都归属砲营。”

  “是。父汗。”

  伯颜道:“大汗。我军的抛石机一向归属各军。集中使用会不会。。。。。。”

  忽必烈打断道:“伯颜。从阿术砲轰襄阳的事件來看。抛石机集中发射的效果更为有效。这点本汗认真考量过。就这么定了。亦思马因的砲营抵达襄阳后。由阿术直接指挥。”

  “是。大汗。”

  印天涯跟着道:“伯颜。本尊也认为大汗的决策乃是正确的。集中力量攻敌一点。在攻城时其效果确实要大得多。”

  忽必烈笑笑。随即吩咐道:“伯颜。传令东、西两路大军。严密监视南朝四川、庐州、扬州三大军区的动向。但不可轻举妄动。最好让南朝朝廷认为东、西两地暂无战事。好从这三个军区调兵前往襄阳增援。以让我军在襄阳城外将其打掉。省得以后还要逐个击破。”

  “是。臣遵旨。”

  在谈完征南军的事情后。印天涯道:“大汗。杨琏真迦來信请示。何时可让方晨乾起兵。”

  忽必烈道:“神尊。方晨乾那里有多少人马。”

  “大汗。约在两千人左右。”

  “两千人。”

  印天涯微微点头道:“人数的确不多。大汗。南朝在小皇帝登基以后。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他们天道盟招纳会员是一天比一天难。不过。虽然人数仅有两千。但据杨琏真迦所言。这两千人都是以一当十的高手。”

  忽必烈想了想道:“让杨琏真迦继续练兵。兵在精不在多。天道盟地处临安附近。人多了反而目标大。等南朝从临安军区及御林军中再次抽调军队前往襄阳增援时。方晨乾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临安。”

  “好。大汗此举可行。”印天涯道。“到时本尊也会派出天涯高手相助。争取先拿下临安。即便不成。也要让南朝朝廷及其百姓产生恐慌与不安。”

  “具体计划到时再议。各位。随本汗去新皇宫看看。”

  又是新的一年。

  在一场漫天大雪中。临安城迎來了咸淳五年。

  由于战争之故。军务系统及相关部门的官员只放了三天假。大年初四便已开工。其余部门也会在正月初七开始上班。

  新年的三天中。除了大年之一我在大庆殿中接受了百官的朝贺以外。其它时间都在福宁殿的御书房或者作战室中度过。

  大年初四一大早。我便在延和殿召开了咸淳五年第一次军务会议。就各军区的任务做了安排。

  “各位爱卿。战争时期。大家辛苦了。”

  “陛下辛苦。”

  我示意大家坐下。开门见山道:“印爱卿。你先说说临安军区兵力的分布情况。”

  “陛下。”印应雷起身道。“我临安军区共有四厢之兵力。吴松含将军所部第三厢驻扎在郢州。赵宝将军所部第二厢驻扎在临安。张顺将军所部第一厢则分为三处。一部分在郢州。一部分在琉球省。还有一部分驻扎在济州岛。剩下的就是刚组建不久的独立厢。目前正在集训中。”

  “好。朕知道了。各位爱卿。朕打算在今年年中御驾亲征。御林军会随同前往。临安军区的独立厢另有任务。临安城的城防交由赵宝将军的第二厢。你们觉得如何。”

  “陛下。不可。”几乎所有的大臣全部出声反对道。

  “这是为何。”我不明白为何全体反对。愣了一下道。“临安身处内陆。北有扬州军区。东有东海舰队。难道蒙古人会越过襄阳直接抵达临安吗。何况临安军区第二厢还有一万多精兵呢。”

  贾似道干咳一声:“陛下。临安乃是我朝之行在所。虽然远离前线战场。但只有一万多将士守卫确是嫌少。假如。假如有意图不轨之人暗里造反。那就很可能会陷临安于危险也。”

  “是啊。太师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

  在我的记忆中。南宋末年根本沒有什么起义造反之事。也沒有篡党夺权之事。

  “各位爱卿。自朕登基以來。我朝气象万千。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哪会有多少意图不轨之人呢。”

  眼下的南宋局势确是如我所言。朝廷官府逐渐走向清明廉洁。百姓生活趋于稳定富裕。自然鲜有聚众谋反者。中国的百姓本性谦和温顺。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一般都不会走上谋逆之路。官逼才会出现民反。况且朝中也沒有敌对势力存在。我自是放心。

  陆秀夫劝道:“陛下。还是多留些部队在临安吧。”

  我知道贾似道、陆秀夫等人的好意。的确是为了江山社稷。倒不是为他们自己着想:“李北洋李爱卿。”

  “臣在。”

  “水师陆战队成员目前一共有多少。”

  “回陛下。直属水师指挥部的水师陆战队一共有八千人。”

  “八千。”我暗自想道。印应雷北上会带去两、三千陆战队成员。还有五千暂且沒有用武之地。这五千名水师陆战队当可一用。

  一念至此。我道:“李爱卿。倘若朕亲征襄阳。你便令张贵统制率领五千水师陆战队队员进驻临安。与赵宝将军的第二厢一起守卫临安。”

  李北洋道:“是。陛下。”

  “恩。此事就这么决定了。临安城还有御前侍卫。锦衣卫。临安军事大学的上千名师生。还有千万忠于我朝的百姓。朕相信不会有问題的。”

  众人见我语气坚决。也不敢再劝:“是。陛下。”

  “好了。下面再來说说当今的时局。目前的主战场襄阳城外有蒙古中路大军八万五千人。根据來自蒙古的情报。其中路大军还有六万多人正在南阳一带集训整编。预计三、四月份即可完毕。同时。蒙古已经招募了数万水师。由刘整之族弟刘涛、刘翊负责训练。朕认为。这六万大军一旦集结整编完成。便会出兵襄阳。蒙古水师也会逐渐参与到襄阳之战中。因此。最激烈的战斗会从四月左右开始。”

  我停了停继续道:“为此。朕决定。当蒙古中路军全都集中到襄樊一带时。我军便要实施预定计划了。第一。四川军区、广西军区、苗家军区做好进军大理的准备。务必要在短时间内肃清大理境内的蒙古守军。并及时返回四川。以备蒙古西路军的袭击。第二。为了协调整个江淮战区的十万大军。扬州军区、庐州军区自本月起合二为一。成立江淮军区。由李庭芝将军担任制置使。并晋升为军务院副院长。夏贵将军担任副制置使。合并之后的江淮军区由第五厢至第十二厢八个厢的兵力组成。合计十万人。李庭芝驻守扬州。并随时准备北伐。夏贵则率领第十一、第十二两厢人马于三月底之前进驻随州。到时朕会亲自前往郢州。组织我军进行反包围战役。”

  李北洋问道:“陛下。那我水师的任务呢。”

  “李爱卿。莫急。朕最后再说水师。”我笑笑。“对于目前的郢州驻军。朕打算让张顺部立即进驻襄阳西部的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这样就可形成以襄阳为中心的东、南、西三面合围的局势。”

  史岩之赞道:“陛下高瞻远瞩。这局棋下得很大啊。”

  “史爱卿。宋蒙大战本身就是一局大棋。朕最后再來说说水师。李爱卿。沿江舰队首要任务是扼守长江上游。决不允许蒙古水师通过重庆府。因此从水路增援襄阳的任务朕打算交给李曾伯的东海舰队。阮思聪的南海舰队则作为机动。暂且继续守卫沿海防线。水师的主力北海舰队则做好从海路直接北上的准备。”

  “是。陛下。我水师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

  “恩。这是今年我军的战略规划。你们还有何补充吗。”

  贾似道起身道:“陛下。不算蒙古水师。其中路大军一共有十五万人。而我朝在襄樊一带投入的兵力总共十万出头。臣建议从江淮军区多抽调一个厢的兵力前往襄阳支援。”

  我想了想道:“恩。师臣之言也有道理。让江淮军区第十三厢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襄樊。”

  整体的战略我以前也零散地告诉过军务院的大臣们。这一次只是整合在一起。因此在座的大臣对此并无多少意见。只是对于一些细节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陛下。臣还有本奏。”陆秀夫犹豫了一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