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六章:蓬勃发展

首页
  第四百一十六章:蓬勃发展

  孙尚香走的当日,刘封也有正事干,早早的就从蔡妲的身子上爬了起来,洗漱用膳之后,就来到了书房。
  坐了片刻,对着门外的护卫喊道:“召杨敦,秦风来见我。”
  “诺。”护卫应了一声,立刻走远。
  杨敦,秦风,就是昨日司马徽,庞德公自荐的学生,根据后来,二人的介绍,这二人都有不错的才能,任郡守,刺史足矣。
  因为刘封占据了七郡,隐隐与曹公抗衡的架势,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人又举家南下,这二人与不少好友,同窗一起南下,目前正在西陵。
  刘封正因为缺少人才,才设立郡学,楚学,虽然这二人没什么名气,但没名气不代表没能力。
  既然司马徽,庞德公评价曰有郡守,刺史之才,那么这二人的才干肯定毋庸置疑的,至于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出现二人的名字。
  刘封估计这二人可能是在曹操南下后,不愿意服侍曹操,学着司马徽,庞德公做了隐士,如今,五溪需要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带着一群有志之士帮着马良教化五溪百姓的人才。
  蒋琬又要出任长吏,负责督造楚学,以及掌管府中各种事务,这样一来,江夏太守的职位,就空了出来。
  刘封也刚好需这两人弥补空位,不过,这二人的秉性,也不怎么清楚,还有待观察。
  出去的护卫没有让刘封等多久,不久后,两个人走了进来。
  二人都是三十余岁,穿着都是普通的外袍,冠什么的都不怎么出众,但是一人神色淡然,身上有一股子如同马徽一般,隐士的气度,另一人,则是相对精明干练一些看着刘封的目光,也很是炙热。
  “杨敦(秦风)见过将军。”二人齐齐对着刘封一拜道。
  杨敦是那个神色淡然,有隐士气度的男人,秦风则是精明干练的那人。
  “无需多礼。”刘封抬手道,对于二人,心中也有了第一印象,那杨敦心性淡然不适合做官,那秦风则功利心稍重,很适合做官。
  为官者为名为利者,为子不断的往上爬,做事才能稳妥,精明,刘封并不排斥这种人。
  而且,秦风出自荆楚,是属于那种不愿意服侍曹操的人,用起来也很安全。
  “坐。”打量了二人片刻刘封指着旁边的座位道。
  “谢将军坐。”二人目不斜视,对着刘封再拜,这才选择了刘封指着的位置,坐了下去。
  “我坐拥七郡,看似风光无限,论军力,统帅,我也敢与孙权,曹操等人叫阵,但其实底蕴不足,帐下文官不丰。”刘封笑着道了一声,相信这二人还是听得懂的。
  抬头看了一眼二人,杨敦的面色淡然,只出现了少许的变化,而秦风的眼神要炙热了许多。
  “心中甚是烦恼,而昨日往水镜司马先生府上一趟先生举荐你二人,言你二人乃是千里良才,于是今曰召见,若是有不喜之处莫要见怪。”看了眼二人后,刘封继续道。
  刘封话音刚落,秦风立即道:“我根基在荆楚,与那曹操合不来,如今天下,有能力与曹操抗衡者,唯有寥寥数人,而将军居汉南雄兵十万,依长江天堑足以与曹操长久对峙,我等心中仰慕,这才随老师南下居西陵。”
  接着,秦风掷地有声道:“即客居西陵,受将军庇估,自然要为将军效命。”
  这秦风才学有司马徽的保证,而本身又有上进心,有干劲,说话也直来直去,端是良才。
  刘封心中对于秦风很是满意,刘封含笑点了点头道:“不久后,江夏太守蒋琬将升长史,你可在其帐下历练一番。”
  这是暗示秦风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接替蒋琬的位置,成为江夏太守了。
  江夏,乃是刘封扬武将军府的治所,七郡之首,蒋琬能力又强,万事都有章程,接替江夏做太守,一方面又是轻松,另一方面也是极为显赫的位置。
  秦风心中自然大喜,下拜道:“全凭主公做主。”搞定了秦风之后,刘封转向看着杨敦,笑问道:“不知先生?”
  “愿在将军帐下,为一刀笔小吏。”杨敦抬头抱拳道,有郡守,刺史之才,却要做小吏,这句话则实是有些过分了。
  不过刘封听了后,不仅没有不喜,反而笑容满面,这人真的是如庞德公,司马微等人一般的隐士,不喜做官,但是如同马徽等人一样,乃是道德高尚的人。
  客居在西陵,受他庇估,不能推脱,于是请为刀笔小吏,这种人,做一些教育工作,教化百姓,最是称职,不怕把人给教坏了。
  “汉南一带,根基薄弱,文化不昌盛,我打算在七郡设立郡学,招募一些愿意读书的人,进学院读书,其余六郡还算好,而五溪那边尤为薄弱,我打算派遣一人,率领有志之士前往五溪,辅佐五溪郡守马良,教化五溪人,不知先生愿往否?”刘封笑问道,喜欢做隐士的人,都喜欢读读书,教导教导学生,刘封不怕杨敦不愿意。
  果然,听着刘封的话后,杨敦眼睛一亮,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愿去五溪。”
  杨敦出身襄阳,乃是寒门,后摆在庞德公门下学习,年轻的时候,也有报销之心,但是后来见官场腐败,蒯越,蔡瑁等大族当权,排斥异己,于是心灰意冷,起了学习庞德公做隐士的心思。
  南下西陵后,就打算结庐而耕了,现如今,刘封让他去教导百姓学习,不是做官,又有教化之功,杨敦自然是心甘情愿。
  刘封心中也是欣喜,这二人与他目前迫切的需要人顶替的职位,很相合,真是皆大欢喜。
  本来刘封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心中欢喜,还是耐着性子免礼了二人几句,这才打发了二人出去。
  让杨敦去召集一些有志之士前往五溪,让秦风前往江夏太守府去见蒋琬。
  二人走后,刘封开始思考起了造纸术以及印刷术,欲教化天下,让无数人识书,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没有这两样法宝是不行的──造纸术,印刷术。
  造纸术能够取代昂贵的竹简,让普通人家也能读得起书,写得起字,而印刷术更加降低了这一成本。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的书籍,都是靠手抄来传播的,速度慢,传播的又范围又小,而印刷术之后,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成本的书籍,可以运到整个天下。
  这两样东西是制胜的法宝,所以,如何弄出这两样法宝是当务之急。
  造纸术方面,倒是有一些成品的,蔡侯纸已经出现了,只是制造工艺有些繁复,而且质量不太好,不能用以印刷。
  刘封恰好就知道一些改进的办法,相信可以很快就造出质量好的纸张来,装订成书。
  另外,印刷术,刘封晓得雕版印刷术,对于什么活字印刷术什么的,知道是知道,但是如何制造,却是不怎么知道。
  活字印刷术要用特定的工艺进行的,很复杂,不过,一步一步来就行了,先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普及已经是跳跃式的发展了,至于活字印刷术,来日再改进就行了。
  想着,刘封心中升起了一种立刻找人来,去弄造纸术,印刷术的冲动,不过,人选有待挑选,这种人才能可以不提,只要安全可靠,谨慎就行了很快,刘封就想起了一人,张威,就是这个人督造了楚刀,让楚刀提前了无数年,出现在了汉代。
  现在因为五溪一带发现了丰富矿藏的原因,负责督造楚刀的大部分工匠已经移去了五溪。
  在五溪开采矿石,打造楚刀,再运出来,不过,张威并没有跟去,因为张威的父母年事已高,不能翻山越岭去五溪,膝下又只有张威这么一个独子,于走向刘封请求,留下来。
  这种孝顺父母的事情,刘封自然不会拦着,于是一边任命了别人为新的督造,一边在将军府,安排了一个轻松的职位给张威。
  这个张威,做事严谨,又有督造楚刀的先例在,应该能胜任,想罢,刘封立刻吩咐了护卫,把张威给找来。
  因为在府上任职,张威很快被护卫带了回来。
  “主公。”进入书房后,张威拜见道。
  因为要督造楚刀,张威常与那些打铁的铁匠接触,皮肤在铁炉子的热量下,变得很黝黑。
  现在的张威,已经与刘封刚认识他的时候,判若两人了,不过,张威却并无怨言,反而很是感激刘封,督造楚耳,刘封赏赐了不少东西足以让他富足。
  之后因为父母的事情,张威无奈辞去了督造楚刀的职位,刘封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安排了府上一个轻松的小吏职位给他做,张威又是愧疚,又是感激。
  不过,张威知道去了楚刀督造身份后,他见到刘封的机会恐怕很少了,只得把感激与愧疚埋在心里。
  今日,忽然得知刘封召见。张威心中很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