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九章:劝降

首页
  第三百八十九章:劝降

  虽然司马懿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很有城府,心机,但是心中舒心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一闪而逝的变化,也逃不过死死的盯着司马懿看的刘封的眼睛。
  “不知先生以为如何?”刘封微微一笑,问道。
  “将军说笑了,如今曹公帐下,良谋如云,有首重之臣,行事沉稳如山的荀彧荀文若,有算无遗算的荀攸荀公达,以及刚硬果敢的程昱程仲德,还有出其不意的贾诩贾文和,区区在下,初出茅庐,在这四位先生的之下,不过毛头小子,如何算作臂膀?”司马懿淡淡道。
  这份淡然让人看了颇为赞叹,要不是刘封发现了司马懿细小处的一些变化,肯定会认为司马懿这厮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
  “这四位先生确实真才实学,个个当世无双,但相比于先生,不过是因为年纪大,而先成名罢了,此四位先生春秋鼎盛,活在当下,而先生,却是活在未来啊!我相信,不是十年,就是二十年,先生必定会成为曹公帐下,栋粱之才,左膀右臂。”刘封继续灌迷汤,说好话道。
  “如今身为阶下囚,何言将来?”司马懿听着确实舒心,但心中更多的却是心灰意冷,不由摇头道。
  “以先生之才,在谋臣如雨的曹公帐下,也能脱颖而出,若是在江夏,也定能更进一步,成为江夏重臣,若先生不弃,我愿以府中从事之位,以待先生。”刘封抱拳,郑重道。
  从事职位是刘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定下的,目前扬武将军府中,刘巴为主簿,赵累为功曹,刘巴性格正直又足智多谋,做主簿绰绰有余,赵累性情耿直,做功曹论功勋,很是称职,不宜更改,其余属官还有长史,从事,参军等。
  其中长史太过重要了,就像是东吴的长史就是张昭,在刘封现在的情况下,长史就等于是丞相,当要慎之又慎,自然不可能让司马懿干长史的。
  剩下的从事,参军都可以有若干人任职,其中参军是闲职,等于君主参谋,把这个给司马懿太过轻视。
  而从事恰恰好,参军能做的事情,从事照样能做,而且从事还有一些作用,分管府库,兵库,以及各方面辎重。
  若是把扬武将军帐下属官,比作是天子百官,从事等于三公九卿中的大司农,有权势,有权利又有参谋的资格,但都不大,又比较重要,对于司马懿来说,刚刚好,于是,刘封抛出了橄榄枝。
  “将军未免太小看在下了。”但是面对刘封抛出的橄榄枝,司马懿轻哼了一声,微微的别过了头,那自傲的模样就别提了。
  但是刘封却留意到了一些细节,老实说刘封劝降的经验并不怎么丰富,不!不是丰富,几乎是没有!
  论俘虏,也只俘虏过曹仁这个跟本没有劝降希望的人,面对司马懿实乃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但是刘封心细啊,在刘封看来,司马懿一句‘将军未免太小看在下了’,在刘封看来,不仅不是拒绝,反而是一种暗示啊,一种顾忌面子的暗示。
  现如今,司马懿乃是阶下囚,若是一心为忠就会这么说,要杀就杀何必废话,但现在却是模棱两可的话,其中大有深意。
  由此刘封断定司马懿是绝对不想死的,换而言之,就是互相客套一下,给司马懿一些面子,给一个台阶下,就行了,古人好面子,司马懿也不能免俗啊,刘封心中翻了翻白眼。
  “不敢小看先生。”刘封郑重的抱拳道,顿了顿,又道:“听闻先生本不想出仕,只欲耕读传家,奈何曹操威逼,不得不出仕为校尉,普一出仕,就派遣先生前来荆南险恶之地,煽动诸多势力,以讨伐于我,可谓无恩,无义。”
  “不过,先生却也在职为官,兢兢业业,游说金旋,刘度,赵范,沙摩浑等人,集结大军十万讨伐江夏,可谓在其位,谋其政,如今兵败,非是智谋不足,而是运气使然,没有一点对不起曹操,如今我以从事之位待先生,先生就算应下,也是无愧于天地,天下人,亦不敢小瞧了先生。”刘封唾沫横飞,晓之以理道。
  司马懿回过了脸,神色平静的看着刘封,心中却是隐隐意动,刘封的话,可以说是说到了司马懿的心坎里了,他与曹操并无恩义,出仕也是被迫,奉命南下,也是尽心尽责。
  如今兵败,不是他的罪过,而是运气使然,并无愧疚,刘封以显赫之位招待他,若天下人知道,确实是无人敢小瞧了他。
  同时,司马懿心中对于刘封如此了解他的事情,也是颇为惊异,他被迫出仕,也只是在不久前,而刘封就巳经得到消息了,而且很详细,这是多么出色的情报能力啊,司马懿心惊。
  刘封是猜不出司马懿内心震惊的,他看了一眼司马懿,继续道:“此一条,先生若是受我官职,天下都不会有人敢小瞧了先生,剩余祸害不过是家族,以及妻小。”
  “这个先生也不必担心,司马氏乃天下名门,曹操不可能以先生一人,而屠戮司马氏,至于先生家小,我闻言明君,不戮无辜之臣妻小,先生在荆南尽职尽责,但却运气不佳,兵败被俘,不是先生的罪过,曹操自负明君,当不会加害先生家小。”
  刘封的几句话,可以说把司马懿投降他的弊端一一扫平了,一如果投降不会受到天下人耻笑,二不会祸及族人,三不会祸及家小,就差说,投降我没事的,快投降吧。
  这几句话听下来,司马懿心中的隐隐意动,就变成了意动了,说真的,司马懿确实不想死,当今天下,自从董卓之乱以后,汉室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诸侯并起。
  无所谓忠诚于谁,也就是说司马懿本身不打算忠诚于谁,只是他性格严谨,在其位,必定要谋其政,于是,被派遣荆南以后,就尽力谋划,现在兵败被俘,投奔刘封也不是不可以,宗族以及家小的事情,刘封又都说了一遍。
  司马懿思量了片刻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刘封说的很对,曹操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屠戮他的宗族,以及家小,只要事后,他在刘封这边保持低调,不要随意出谋划策,就能继续保全司马氏。
  初时的时候,司马懿本想试探的问上一句,我若不降,你当如何?但现在已经没意义了,因为司马懿已经知道刘封的决断了,刘封尽把他往高处放,岂会让他活着回去?
  不降,既死,没有第三条路,而且,现在刘封给了他脸面,以及一个很舒适的台阶,司马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抱拳道:“将军之诚,在下感之,愿为先生帐下臣,只是……”说着,司马懿顿了顿,叹息道:“曹公到底是待我有提拔之恩,我不愿与曹公为敌,在此,想向将军讨一承诺。”
  “说。”刘封抬手道。
  “若将军与曹公一战,恳请将军留在下在后。”司马懿恳求道。
  刘封心中了然,司马懿这是想要进一步保证啊,感恩是假的,这么说只是为了顾忌名声以及一句保证。
  若来日刘封与曹操一战,败了还好说,若是胜利了,而且还重用了司马懿,等曹操回到北方,必定会杀戮司马懿的妻小泄愤,司马懿现在请求,刘封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把他留在后方,这是一剂预防针。
  “好,我向先生保证。”刘封很爽快的答应道,一方面刘封没有给司马懿太多兵权的打算,也就自然不会在与曹操一战中,重用司马懿,另一方面,刘封也不打算害司马懿的家小。
  “多谢主公。”司马懿后退一步,对着刘封深深一拜道。
  “哈哈哈,得先生,实在是我之幸啊!”刘封哈哈大笑,上前一步,扶起了司马懿,很是高兴道。
  这高兴是绝对出自真心的,刘封不打算重用司马懿,但也不想轻用了司马懿,现在他这一方,实在是缺乏文官,以及底蕴,有司马懿的加入,可以很好的增长这一方面的不足。
  何况司马懿的谋略很出色,在身边当参谋,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总归来说,司马懿加入他的势力,有很多好处,自然要高兴。
  司马懿则是微微一笑,很是矜持。
  “来,霍司马过来。”扶起了司马懿以后,刘封转头对着霍峻招手道。
  “主公。”在旁边听的真切,霍峻感到很高兴,司马懿的才能,他是亲自领教过的,以一己之力,掀起十万大军讨伐江夏,要不是因为沙摩柯这个意外,江夏没准就惨了,司马懿能加入江夏,在霍峻看来绝对是喜事一件,于是,应命了一声,来到刘封的身边道。
  看了一眼霍峻,刘封转过头对着司马懿微微一笑道:“此乃我帐下大将,霍峻,霍仲邈,也是此次防备蛮兵进攻的主将,城中防御,皆出自他一人之手。”
  “久仰。”司马懿脸上闪过了几分凝重,打量了霍峻一眼,很诚恳道。
  十余日的连番猛攻,沙摩浑付出了一万人伤亡的代价,也没能攻破城池,司马懿都看在眼里,对于霍峻自然是高看一眼的。
  如今想见,这句久仰绝对走出自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