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064 回

首页
  第 064 回

  那天试音的结果是,我可以继续唱,但只能唱低音,而且还要加强气息的练习,最后廖老师给了我一个让我很意外的“辅助练习”,她让我每天必须坚持做五十个仰卧起坐。
  我最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做仰卧起坐,都是很后来了才明白,做仰卧起坐是为了增强腹部的力量和弹性,有了这个作为基础,后面的气息训练就会轻松很多。
  其实唱歌是个体力活,这是我学了那么多年的声乐之后得出的一个体会。听的人不会觉得这有多费劲,而且一般唱歌的人不会显示自己有多费劲,相反还会展示自己很自如、很轻松的一面。实际上,唱歌的人在唱的时候,浑身都在使劲,除了发声的腔体以外。
  我终于得以继续我在兴趣小组的活动,并得以每天和楼玲一起回家。
  自从与罗彬伟在“河坝事件”之后,他一直没有再在我的视野里出现过,这个事情我也告诉了楼玲,楼玲虽然对张杰与罗彬伟有这样的关系而感到惊讶,但最终还是庆幸因为有了张杰这个朋友,而避免了有可能遭遇的那些事情。虽然我有派出所的小杨撑腰,但那毕竟不是“治根”的方法。
  在我的记忆中,我初二的第二学期是我整个中学阶段最“清净”的一段时间,因为罗彬伟的出现,让我少了很多社会上的麻烦(主要是没人再来骚扰楼玲),同时杨晨在班上也没有再和我过不去,至于他怎么会这样,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和他有这样那样的过节,我也一直没有与他有过多深的交往。
  我和楼玲便这样一起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一起共同学习、一起回家、一起上学,我们那段时间就像两个完全融进我们两个人的世界里了一样,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们沉浸在我们之间的快乐和愉悦之中,直到“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学校组织的一场活动将我们扯了回来。
  按说那年“六.一”我们都不该再过了,因为我和楼玲都已经过了少先队的年龄,应该是青年了。可因为我们那个年级的其他同学都比我们小一岁,所以没办法,我们就跟着过了这个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接到市少先队的通知,要组织一次全市少先队的大阅兵,要求各个学校组织学生方阵,参加“六.一”儿童节的少先队阅兵大会。
  于是学校在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里,选了103名学生出来,组成了一个方阵队,而我和楼玲则分别成了方阵队的旗手和护旗手,我是旗手,楼玲和另一个女生是护旗手,在我们的身后,是一个由五十名男生和五十名女生组成的方阵队。
  那是一次我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我以旗手的身份,参加了N市少先队大阅兵,至今我依旧保留着当时拍下的所有照片,因为几乎在每一张照片上,都留下了我和楼玲的身影。
  我们的方阵训练是从四月底开始的,训练我们的教官是学校专门从当地驻军请来的三个军官(是真正的军官,不是战士),他们三个,一个训练男生,一个训练女生,剩下一个,专门训练我们三个领头的旗手和护旗手。
  那一个多月的训练,让我认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将其做到尽善尽美的话,付出的努力还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少先队大阅兵,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讲,只是一个听上去无比荣耀的一个名词,至于这个大阅兵背后的东西,我们一无所知,直到教官给我们认真而严肃的讲解了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大阅兵其实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阅兵式,一个是分列式。
  阅兵式相比之下还比较简单,就是一个个的方阵队只需要整齐的站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等着阅兵的领导在方针队伍前面走过,以检阅大家的精神面貌,同时会向大家致以问候,一般说两句话,就是那两句“同学们好!”和“同学们辛苦了!”,而我们则回答“领导好!”和“时刻准备着!”。
  而分列式就比较复杂了,这需要整个队伍的人员密切配合,大家迈着相同的步伐,从阅兵式的主席台前走过,要求方阵队阵容整齐、步伐一致,要能体现出新时期少先队的精神面貌。这个,也是整个方阵队训练的重点。
  在进行步伐训练之前,我们光站姿就训练了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