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一十四章

首页
  第六百一十四章

  
  在唐寅的授意下,风军把收集的小船全部摆放出来。停泊在岸边,看上去。风军象是要从正面进攻宁军大营,而在暗中,风军已秘密将赶造出来的木筏微运到大营南二十里外的地方,大军也悄悄
  向那边集结。
  正如乐天和艾嘉探察的那样,此地河面不宽,水流也平缓。举
  目望向对岸。是一片碧绿葱葱、密密匝匝的大村林,一眼望不到边
  际。唐寅有亲自过来查看,他蹲在草丛中,眯缝着眼睛注视对岸,
  心里默默做着判断。
  漳河虽然名中带河,而实际上宽度和江差不多,河宽一般都在
  两里到三里之间,而此地的河宽充其量也就一里半左右的样子。加
  上水流并不湍急,在没有敌人阻挠的情况下,唐寅估计木筏划到对
  岸最多也就二十分钟的时间。
  想到这里,他转头说道:“慕青”。读好书尽截包书吧如胁
  萧慕青毛腰凑到唐寅近前。低声说道:“在”。
  唐寅问道:“我军的木筏有多少?。
  萧慕青略微算了算,说道:“应该不下五十
  唐寅点点头,五千只木筏,运送过去五万将士不成问题,己方
  二十万大军,四、五个时辰便可全部渡过漳河。他眯缝着眼睛。望
  着对岸的密林。问左右的众将道:“各位觉得此地如何?。
  萧慕青抢先答道:“此地称得上是秘渡漳河的绝佳位置”。
  梁启和子缨也双双点头应是,现在他二人也看到己方取胜的希
  望。若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漳河。那一定可以打宁军个措手不
  及,长孙渊宏又身负重伤,十多万的宁国西部军根本不足为惧。
  看得出来,萧慕青、梁启、子缨三人的斗志都已经提起,唐寅
  心中欢喜。他们三人对此战开始有信心,那么无疑也是证明此战确
  实可行。唐寅环视左右,看到乐天,向他招了招手,问道:“乐天
  ,派到对岸的兄弟回来没有?。
  乐天摇摇头,说道:“为了隐秘,我派出去的人手并不多。要
  细查这么大一片的秘林。需要一些时间。估计等到下午或者晚上也就差不多了。”
  “恩”。唐寅眼珠转了转,对萧慕青、梁启、子缨、古越四人说道:,“把全军将士统统调集过来,只要确认对岸无伏兵,我军立
  刻渡江。””走!大王!”即使唐寅不说,风军的主力也在悄悄向此地云
  来
  赶过来的风军越聚越多,好在岸边都是半人多高的杂草,风军
  将士蹲于草丛之中,冷眼看去,也瞧不出什么。时间一点一滴的过
  去,但对岸始终风平浪静,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更没有天眼探子的
  踪迹。
  唐寅表面上轻松”里已开始焦急起来。他深知事不宜迟。迟
  则生变的道理,这么耽搁下去。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窜过来一股宁军
  。识破己方的行动。如果错过现在这个机会。再想找到这么绝佳的
  进攻位置,可就难上加难了。
  他从未觉得时间有过得如此漫长的时候。渐渐的。天上的骄阳
  变成夕阳。二十万风军。在岸边已足足等待三个多时辰,此时天色
  已近傍晚。有好几次唐寅都想不等天眼探子。直接下令进攻。可是他的理智立刻压下心中的冲动,同时一再提醒自己,不可拿二十万
  将士的性命当儿戏。
  天色越来越黑。正在人们耐着性子焦急等候的时候,岸边突然
  传来哗啦啦的水声。紧接着。从河水中走出一名浑身湿漉漉的黑衣
  人。
  “有人”。就身处河沿边缘的唐寅耳朵极尖。立刻听出有人上
  岸。乐天精神为之一振,急声说道:,“大王。我去看看
  “恩!如果是探察的兄弟回来。立刻带到我这边“是!大王”。
  乐天毛着腰钻过杂草。向河边走去。时间不长,乐天返回。身
  后还跟着一位黑衣青年。他快步回到唐寅身边。同时向身后的青年
  招了招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唐寅低声说道:“大王。是末将派出去查探的兄弟回来了”。
  ”哦?”唐寅眼睛顿是一亮,举目看向乐天身后的黑衣青年,
  这青年二十出头的模样,个头不高,休形粗壮,身上的肌肉都鼓起
  多高,相貌平平,但一对小眼睛铮亮,十分有精神。唐寅打量青年
  的同时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在哪里见过他又一时想不起来
  了。他问乐天道:“这位兄弟是你们天眼的人?。
  “没错!他叫王海,是组建天眼时的第一批兄弟”。乐天先是
  应了一声,而后又疑问道:“怎么?大王觉得有什么不对吗?。说
  着话。他又回来看了王海一眼。
  “没什么不对唐寅含笑摆了摆手。既然是天眼的老人。那
  自己以前见过他就很正常了,有相识感也是对的。他问道:“王海
  。你去对岸都打探清楚了吗?林中有无宁国伏兵?。
  “没有”。王海脑袋摇的象拨浪鼓似的。语气无比肯定地说道
  :“我和兄弟们把那片林子仔仔细细巡查了一遍。别说伏兵。连宁
  军的暗哨都没有
  “你确定?。唐寅目光如炬,直勾勾地看着王海。日姗涧书晒齐伞
  王海露出茫然之色,呆呆地点头应道:“当然,大王,这是
  人亲眼所见”。
  “恩”。唐寅听后,不再迟疑,对王海挥手道:“小兄弟辛苦
  了,你下去体息吧”。
  能被大王称为兄弟,王海受宠若惊。跪地叩首,说道:“小人
  告退”。
  等王海走后,唐寅握了握拳头,挥手叫来诸将,下令道:“刚
  刚已得到消息,对岸林中并无伏兵,也无暗哨,我军即刻渡河”。
  ,“是!大王,末将这就传令萧慕青等人早就在等唐寅的这
  句命令。他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拱手应道。人们正要离开,突然
  又想起一件事,问唐寅道:,“大王,哪军先渡河?”
  唐寅略微想了想,对关汤说道:“关将军。我率新军先渡漳河
  ,新军人少。可以多带一些插重和粮草过去
  关汤面色一正,插手施礼道:“末将遵命!”
  唐寅一声令下,以关汤为首的新军先行渡河。
  听闻命令,三万新军将士纷纷从草丛中站了出来。并将藏于杂
  草中的木筏微到河边。五千只木筏展开。举目望去,岸边上黑压压
  的一片,风军多如蚂蚁一般。或是走上木筏。或是枫运插重。来回
  穿梭,忙碌异常。
  这时候,唐寅等人也不再隐藏形迹。纷纷直起身形。走到一处
  高地,观瞧己方的渡河行动。
  时间不长,第一批木筏悄然离开岸边。飞快地向对岸刮去。
  这一千多支木筏上站满了风军,少说也得有万余人,在河面上
  滑行的速度极快,转瞬之间就行出了十多米,接着,是第二批木筏
  ,和第一批一样,上面也有万余人,再后面是第三批、第四批”
  后面的这些木筏则是以战马、辐重、粮草为主。
  新军虽然都是些刚刚招收入伍的新兵,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识水性,站在摇摇晃晃的木筏上丝毫不见慌乱,也没人失足落水,这一
  点要比平原军、三水军、天鹰军、直属军强的太多了。
  看着己方的将士一批批的乘坐木筏划向对岸,唐寅的脸上也渐
  渐浮现出笑容,两只眼睛亮的快要射出光芒,此时他的心里是即紧
  张又兴奋,他没有想到,战事竟然进展的能如此顺利。
  时间飞快的流逝。第一批木筏距离漳河西岸也越来越近,人们眯缝着眼睛。把拳头握得紧紧的,借着黄昏昏暗的光线紧盯对岸。现在人们都把心提到嗓子眼,默默祈祷,这时候千万别发生意外。不知过了多久,第一批木筏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待下顺利抵达
  西岸。清清楚楚地看到己方将士如潮水一般从木筏上涌上河岸。唐
  寅跳的厉害的心脏终于平缓下来,他长长嘘了口气,而后忍不住仰
  面而笑,对左右众人说道:“明日一早,我军要在宁营起灶”。
  “哈哈。众人闻言。也都放声大笑起来,萧慕青对身后的偏将说道:“传令下去。让我军将士作好渡河的准备!”
  “是!将军”。偏将激动地拱手应道,转身飞奔而去。
  在唐寅和萧慕青等人看来,只要己方能顺利渡过漳河,上到西
  岸,战事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可令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先行
  渡过漳河的新军真就成了炮灰军。
  正当平原军已在河边剩好战阵。只等己方的木筏从对岸回来之
  时,猛然间就听对岸的密林中穿出一声尖锐刺耳的尖啸声,对这个
  响声,久经沙场的众人太熟悉了,那是传令用的响尾箭。
  人们身子皆为之一僵,面露惊讶之色,瞪大眼睛,望向对岸。
  只见彰河西岸的树林中突然亮起密如繁星的火光,在人们还未
  搞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火光同一时间飞射出来。那是一支支缠着
  油布正熊熊燃烧的火箭。刚刚上岸的风军正在把木筏上的插重、粮草向下微运。哪里有
  半点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阵射的措手不及。新军刚刚组建三天
  。还未来得及做系统的元练,人们也不会打仗。面对偷袭,也不知
  该如何应对,随着箭阵飞到。岸上、木筏上的风军顿时成了活靶子
  。若长的河岸瞬间变成*人间地狱。